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腓立比書第二章(上)1~16

2:1 所以,在基督裡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
2:2 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
2:3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2:4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2:5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2:6 他本有 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 神同等為強奪的;
2:7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
2:8 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2:9 所以, 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2:10 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
2:11 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 神。
2:12 這樣看來,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裡,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裡,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
2:13 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 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
2:14 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
2:15 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 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
2:16 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

今天深受保羅的提醒,說話都要出於愛心。


根據基督謙卑和捨己的榜樣,勸勉信徒合一(二1~16)

雖然腓立比教會在許多方面都可作眾教會的榜樣,且保羅也有理由親切地稱讚他們,但他們中間也有彼此不和的暗湧。有兩個婦人──友阿爹和循都基──彼此有不同的意見(四2)。我們最好記得這一點,因為使徒保羅在第二章,直接處理神子民間之爭論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二1 本節中的若並不是代表疑惑,而是用於理論。本節列出使信徒和諧相處,彼此合作的四個要點。使徒保羅是說:「我們在基督裡既有這麼多勸勉,他的愛心既有這麼大的說服力,聖靈既已使我們一起有這樣奇妙的交通,基督信仰中既有這麼多的慈悲憐憫,我們就應該彼此融洽相處。」

邁耳描述這四個動機如下:

1. 基督的誘因,

2. 愛心所給予的關懷,

3. 聖靈的分享,

4. 慈悲與憐憫。

顯然使徒保羅是根據信徒對基督共同的熱愛、共同被聖靈擁有,懇求他們要合一。因著在基督裡的種種,他身體的各肢體應有同一的意念、愛心、心思、意見。

二2 若這些論點對腓立比信徒來說是重要的,保羅就以這些論點為基礎,懇求他們使他的喜樂滿足。到這時候,腓立比信徒確已給予保羅很大的喜樂。他沒有一刻曾否定這一點,但現在他求他們使他喜樂的​​福杯滿溢。他們可以做到,只要他們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

這是否說所有基督徒的思想和言行都要相同?神的話並不曾這樣暗示過。雖然我們必須在基督信仰的主要原則上意見相同,但顯然在許多次要的事情上,必有不同的意見。劃一與合一併不相同,我們可以合一而不划一。雖然我們不一定在次要的事情上意見一致,但在不涉及主要原則下,為了別人的好處,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意見收斂一下。

意念相同的真正意思是有基督的意念,從他的角度去看事物,按著他的反應來作出反應。愛心相同意指對別人所顯出的愛心,與主向我們所顯的愛心相同,那是一種不計代價的愛。有一樣的心思意思是向著同一個目標和諧地同工合作。最後,有一樣的意念意思是有合一的行動,顯出基督的心意正指揮著我們的活動。

二3 凡事總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因為這兩樣是神子民合一的最大敵人。結黨是要當首領的一種慾望,且不計較代價如何。貪圖虛浮的榮耀指驕傲或自我表現。每當你看見有人喜愛結集私黨,或高舉他們自己的主張,你就會發現爭論和結黨在萌芽。本節下半部提出補救的方法,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這不是說我們要看罪犯的道德比我們高,而是我們應不自私地為別人而活,把他們的利益放在我們自己之上。我們從神的話語中讀到這樣一個勸勉是很容易的事,但要了解其中的意義,並付諸實行又是另一回事。看別人比自己強的意念完全與人類的觀念相反,我們也不能憑自己的力量去這樣做。只有當我們有聖靈的內住和賜力,我們才能做得到。

二4 要解決神子民中間的問題,方法就是多關心別人的事,過於自己的事。本節中的別人確實是本章的鑰字。我們若獻出生命來服侍別人,便能超越人自私結黨的心。

是別人,主啊,是的,
讓「別人」成為我的座右銘;
求主助我為別人而活,
好叫我活著像你。

~梅格斯

二5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保羅要把主耶穌基督的榜樣展示在腓立比信徒眼前。他表現的是哪一種態度?他對待別人的言行有何特徵?金爾描述主耶穌的心思如下:(1)無私的心;(2)犧牲的心;(3)服事的心。主耶穌時時刻刻都是想著別人。

他不曾為自己的憂傷流眼淚,
只有汗如血點為我流。

~蓋伯勵。

二6 讀到基督耶穌本有神的形象,我們知道他從永恆已存在為神。本節的意思不是他只是像神,而是他實實在在是神。

但他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我們在這裡必須分辨位格上和地位上的與神同等。在他的位格而言,基督一直都是,而且將來也是與神同等。若要他放棄這位分,那是不可能的。但地位上同等卻有所不同。從亙古之先,基督在地位上已經與父神同等,享受天上的榮耀。但他不以為這地位是他要不惜一切代價持守的。當世上充滿失喪的人,需要他的救贖,他便甘願放棄這地位上的與神同等──即天上的安舒和喜樂。他不以為那是他要在任何景況都緊握著的東西。

因此,他願意到世上來,忍受罪人對他的頂撞。父神從沒有被人吐唾沫,或毆打,或釘十字架。在這意義上,父比子大──不是在位格上比他大,而是在地位上和生活形式上比他大。耶穌在約翰福音十四章28節曾表達這觀念:「你們若愛我,因我到父那裡去,就必喜樂,因為父是比我大的。」換句話說,門徒應該為著基督要返回天上的家而喜樂。主在世上的時候,曾被殘忍地對待和拒絕。他的狀況曾比父神卑微。在這意義上,父神是比他大的。但當他返回天家後,他的狀況和位格,都要父神同等。

紀霍德解釋說:

因此,第二句(「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所描述的就不是指其本質,而是指存在的模式;存在的模式可由一種轉為另一種,但主要本質卻不變。讓我們看看保羅自己的例證。哥林多後書八章9節說:「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這裡在兩種情況下,都只是存在模式的改變,而不是本質的改變。一個窮人成為富人後,他的存在模式改變了,但他作為人的本質卻沒有變。神的兒子也是這樣,從富足榮耀的存在模式(那是他神性本質的彰顯),他為我們的緣故(在他的人類生命而言),降至無限微卑、貧窮的存在模式;他連同人的本質取了這存在的模式。

二7 反倒虛己。字面的意義是:「但他倒空了自己。」馬上出現的問題是:「主耶穌從自己倒空了什麼?」

要回答這問題,我們必須極度小心。人試圖解釋這種倒空,結果往往抹殺了基督神的屬性。例如,有些人說,主耶穌活在世上時,不再有全知全能的本質。他不可再在同一時間存在於所有地方。他們說,主耶穌降世為人時,曾放下這些神的屬性。有些人甚至說他也受著人的各種限制,他也會犯錯,他也會接受當時庸俗的意見和神話!

我們全然否定這種說法。主耶穌降世時並沒有放下神的任何屬性。

他仍是全知的。

他仍是全在的(同時存在於所有地方)。

他仍是全能的。

他所倒空的,是他與父神同等的地位,並以人類肉體遮蓋著神性的榮耀。雖然他的榮耀被隱藏起來,但卻是存在的;有時他也彰顯自己的榮耀,如在登山變象時。他活在世上時,沒有一刻是不擁有神所有屬性的。

他把最神聖的裝束棄置了,

並用泥土把神性的位格遮蓋,

他在那裝束內彰顯奇妙的愛,

重拾那些他從來沒有拿走的。

如上文所說,我們解釋「他倒空自己」時,必須十分小心。最安全的方法是用隨後的經文來作解釋。他倒空自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換句話說,他倒空自己的方法是取了一些他從前沒有的東西──人性。他沒有放下他的神性,只是放下他在天上的地位,而且只是暫時性的。

若他只是一個人,這行動算不上是倒空自己。我們生在世上並不是倒空了自己。但神成為人,則是他把自己倒空了。事實上,只有神可以這樣做。

取了奴僕的形象。救主道成肉身的生活,可用約翰福音十三章4節概括起來:「耶穌……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手巾或圍巾,是一個服事的標記。那是奴隸的標記。寶貴的主耶穌也用了這記號,因為他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二○28)。讓我們停下來,再思想這段經文的思路。腓立比的聖徒之間起了爭論。保羅勸勉他們以基督的心為心。簡言之,這裡的論點是,基督徒若願意降卑,服侍別人,並願意捨棄自己的性命,聖徒之間便不會有爭論。人若願意為別人死,一般來說是不會與他們爭吵的。

基督常常都存在,但他生在世上成為人的樣式,意思是「作一個真正的人」。主的人性與他的神性一樣真實。他既是真神,也是真人。那是多麼奧妙的事!沒有一個被造的人能夠明白這事。

二8 本段經文的每一部分,都描述神的愛子不斷加深的降卑。他不但願意離開天上的榮耀!他更倒空自己!他取了奴僕的形象!他成為人的樣式!至此經文說他自己卑微!為了拯救我們這些有罪的靈魂,他願意降至最深的深淵。願他榮耀的名永遠得著稱頌!

他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這在我們眼中是不可思議的!縱使要他付上性命,他也順服。存心順服,以至於死,意思是他順服到底。他就是那賣掉所有去買那貴重的珠子的商人(太一三46)。

且死在十字架上。釘十字架是最羞辱的死刑。它可與絞刑、電椅,或毒氣室──只為殺人者而設的──相比。十字架就是天上至榮耀的主,降至世間來的時候,世人為他而設的死刑。他不可以自然地壽終正寢,他​​不可以意外地死去,卻要羞辱地死在十字架上。

二9 這裡有一個突然的轉變。上述幾節描述了主耶穌所作的。他選擇了自我降卑的道路,他沒有為自己爭取名譽。他自己卑微。

現在我們來看神所作的。救主自己卑微,神則將他升為至高。他沒有為自己爭取任何名譽,神卻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他屈膝服侍人,神卻宣告萬膝要向他跪拜。

對腓立比信徒來說──並對我們來說──這段經文蘊含的教訓是什麼?那教訓就是,通往天上的路要向下走。我們不應高舉自己,卻要作別人的僕人,這樣,到了時候,神就要把我們升高。

神高舉基督,使他從死人中復活過來,並打開天門迎接他,叫他坐在自己右邊,且不止於此──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對於此名是什麼,學者各有不同的見解。有些說那是耶穌一名,當中包含耶和華的名。以賽亞書四十五章22至23節宣告萬膝要向耶和華(神)的名跪拜。

有些則認為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只是一種修飾的方法,是指宇宙間一個最高的位置,是一個代表優越和治權的位置。上述兩種解釋都可接受。

二10 神對基督的救贖工作完全滿意,以致他吩咐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都要向他屈膝。並不表示一切生​​物都會得救。那些現在不願意向他屈膝的,有一天會不得不這樣做。那些在他施恩的日子不去與神和好的,到了他審判的日子就要屈從。

二11 帶著無比的恩典,主從榮耀的天上降至伯利恆,再往客西馬尼,最後至各各他山上。神卻賜他尊貴榮耀,叫世人都向他下拜,並向世人宣布他的主權。那些否認他的人,有一天要承認他們的愚昧,承認他們的錯誤,並承認拿撒勒人耶穌確實是榮耀之主。

結束這段有關主耶穌的位格和工作的偉大經文之前,要復述一下,那是保羅處理腓立比教會中一些小問題時所提出的。保羅不是要寫一篇關乎主的論文。他只是要更正聖徒中一些自私和結黨的傾向。要解決這問題就得有基督的心。保羅在每一個景況中都讓主介入。歐德曼寫道:「縱使是處理最傷腦筋、最煩惱、最討厭的事情,他也能用這樣美妙的方法把真理說明,使它看像一件貴重的珠寶藏在泥裡。」

二12 使徒保羅述說了基督光輝璀燦的榜樣後,便準備回到他根據這榜樣而給予的勸勉中。

當保羅與他們同在的時候,腓立比信徒是常順服保羅的。保羅如今不在他們那裡,他們更是順服的,當恐懼戰兢,作成他們得救的工夫。

我們又來到一段引起許多混淆的經文。首先,我們應該清楚保羅並不是說救恩可以藉行為賺取的。在保羅的書信中,他多次強調救恩並非靠行為,而是藉著人在主耶穌基督裡的信心。那麼,本節的意思是什麼?

1.經文的意思可能是指我們要作成神已放在我們身上的救恩。神把永恆的生命白白賜給我們,我們要藉著聖潔的生活把這生命活出來。

2.這裡的得救可能指解決腓立比教會問題的方法。教會中有一些爭吵論戰,使徒保羅已給予他們解決的方法,現在他們要有基督的心,使他們能應用這些解決的方法。這樣,他們便要作成他們得救的工夫,或解決困難的方法。

這裡談到的得救並不是靈魂的得救,而是把信徒從網羅中拯救出來,這網羅會妨礙他們行出神的旨意。溫尼循著相同的脈絡,指那是現今從罪中得釋放的整個經歷。

在新約中,得救有許多不同意義。我們從一章19節已留意到那是指從獄中得釋放,一章28節,那是指我們的身體最終要從罪中得拯救。在任何情況下,得救的意義多少也要按上下文來決定。我們相信在這段經文中,得救是指解決腓立比信徒之間的問題──他們的爭論──的方法。

二13 保羅在此提醒他們,他們能夠作成得救的工夫,是因為他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他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意思是首先把意念放在我們心裡,叫我們按他旨意行的,是神自己。然後,他也在我們心裡運行,使我們得著能力行出他的旨意。

我們再一次看見神、人奇妙的結合。一方面,神吩咐我們作成我們得救的工夫。另一方面,只有神能使我們做得到。我們必須儘自己本分,神也會盡他的責任。 (然而,這觀念不適用於赦罪或重生。救贖完全是神的工作。我們只是相信和進入神的救贖中。)

二14 我們成就他的美意時,不應有任何怨言或疑問:「不是好歹要做,而是勝利地行出來。」發怨言、起爭論往往只會更觸怒神。

二15 若能避免埋怨和爭論,我們便無可指摘、誠實無偽。無可指摘即我們對這人無法有所指控(參看但六4)。一個無可指摘的人也會犯罪,但他能道歉、認罪、改過(在許可的情況下)。誠實無偽即真誠沒有詭詐。

神的兒女……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應是無瑕疵的。藉著沒有瑕疵的生活,神的兒女能夠格外清晰地從這黑暗的世界中​​站出來。

這使保羅想到腓立比信徒在黑夜中好像明光照耀。夜愈暗,光就顯得更亮。基督徒是明光或拿著光的人。他們不能造出光來,卻可以反照主的榮光,叫人從他們身上看見耶穌。

二16 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我們像明光照耀,但那不能免除我們用聲音見證主的責任。我們應有生命和嘴唇雙重的見證。

腓立比信徒若能履行這些任務,使徒保羅知道他在基督的日子就有得榮耀的理由。他感到自己不單有責任看見靈魂得救,也要把個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西一28)。

基督的日子指他再來對信徒的事奉作審判的時候(一6、10)。若腓立比信徒忠心為主作工,那日便顯出保羅的事奉不是徒勞的了。

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腓立比書第一章

1:1 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羅和提摩太寫信給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穌裡的眾聖徒,和諸位監督,諸位執事。
1:2 願恩惠、平安從 神我們的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1:3 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 神;
1:4 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地祈求。
1:5 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
1:6 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
1:7 我為你們眾人有這樣的意念,原是應當的;因你們常在我心裡,無論我是在捆鎖之中,是辯明證實福音的時候,你們都與我一同得恩。
1:8 我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切切地想念你們眾人;這是 神可以給我作見證的。
1:9 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
1:10 使你們能分別是非(或譯:喜愛那美好的事),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
1:11 並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 神。
1:12 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
1:13 以致我受的捆鎖在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已經顯明是為基督的緣故。
1:14 並且那在主裡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鎖就篤信不疑,越發放膽傳 神的道,無所懼怕。
1:15 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
1:16 這一等是出於愛心,知道我是為辯明福音設立的;
1:17 那一等傳基督是出於結黨,並不誠實,意思要加增我捆鎖的苦楚。
1:18 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
1:19 因為我知道,這事藉著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終必叫我得救。
1:20 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
1:21 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
1:22 但我在肉身活著,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該挑選甚麼。
1:23 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
1:24 然而,我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
1:25 我既然這樣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間,且與你們眾人同住,使你們在所信的道上又長進又喜樂,
1:26 叫你們在基督耶穌裡的歡樂,因我再到你們那裡去,就越發加增。
1:27 只要你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叫我或來見你們,或不在你們那裡,可以聽見你們的景況,知道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
1:28 凡事不怕敵人的驚嚇,這是證明他們沉淪,你們得救都是出於 神。
1:29 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
1:30 你們的爭戰,就與你們在我身上從前所看見、現在所聽見的一樣。

保羅的問候、讚美和禱告(一1~11)

一1 在本信開首,保羅和提摩太便已相提並論。這並不表示提摩太協助保羅寫本信。保羅初次探訪腓立比時,提摩太便跟保羅在一起,因此腓立比的聖徒也認識他。現在,使徒保羅開始寫本信時,提摩太也與他在一起。

保羅現在已一把年紀(門9),而提摩太仍然年輕。這樣,年老的和年輕的正同負一軛,一起服侍一位最好的主人。朱偉慈以優美的字句表達這情景:「那是春天和秋天,活力和經驗,衝勁和智慧,幼弱的盼望和安靜與豐富之確據的結合。」

兩人都被描述為基督耶穌的僕人。兩人都愛他們的主,各各他山的情義叫他們一生服侍他們的救主。

本書是寫給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穌裡的眾聖徒,和諸位監督、諸位執事。 「凡」(所有)這字常在本書中出現,保羅對所有主的子民都存著親切的關心。

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穌裡的眾聖徒,指出信徒的雙重地位。在屬靈的地位而言,他們是在基督耶穌裡,被神分別為聖的。在地理位置而言,他們是在腓立比。他們同時存在於兩個位置!

使徒保羅又提到監督和執事。監督是教會中的長老,他們牧養神的群羊,並以本身敬虔的榜樣來帶領群羊。執事是教會的僕人,他們主要管理教會的事務,如教會的財政等。

教會中只有這三群人──聖徒、監督、執事。若教會裡有一位全權的牧師,保羅應該提到,但他卻只是提到監督(複數)和執事(也是複數)。

這裡描繪了一幅早期簡樸教會生活的圖畫。先有聖徒,然後是他們的屬靈老師,最後是負責庶務的僕人。只此而已!

一2 在保羅特有的問安語中,他祝愿聖徒有恩惠平安。恩惠大概不是指罪人悔改時所蒙的恩,而是指他每次有需要時,必須不斷在施恩座前祈求的恩惠(來四16)。同樣地,保羅為他們懇求的平安也不是與神相和,因為他們已經與神和好了,這平安是透過禱告和感恩而得的屬神的平安(四6、7)。

上述兩種祝福都是從神我們的父,並主耶穌基督那裡來的。使徒保羅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樣(約五23)。毫無疑問,保羅是以耶穌基督為神。

一3 保羅至此湧溢出一首感謝的歌。對使徒保羅來說,那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保羅和西拉初次在腓立比下監時,監牢裡也充滿著他們的歌聲。他寫這信時,大概是身在羅馬的監牢──但他仍然在夜間歌唱。保羅確是不屈不撓的!每逢想念腓立比的信徒,保羅心裡就充滿感謝,他們不單是他在真道上所生的兒女,也在許多方面證明他們是一個模範的教會。

一4 每逢為腓立比信徒祈求的時候,保羅常是歡歡喜喜的祈求。對保羅來說,為他們祈求是一件樂事,而不是苦差。從這段經文和許多保羅書信中類似的經文,我們知道他是一個禱告的人。我們不需要再找別的原因,去解釋他為何被神重用。我們想起保羅到過多少地方,認識多少基督徒,便會希奇他怎能跟他們所有人維持這種個人親密的關係。

一5 他為腓立比信徒感謝的第一個原因是他們從頭一天直到如今,都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同心合意可能包括經濟上的援助,但也有禱告上的支持,全心全意為福音的廣傳而努力。保羅提到頭一天,我們必會想到,當這封信在腓立比教會中公開朗讀時,那信了主的禁卒不知是否仍然活著。若他仍然活著,保羅這樣提到自己初次把福音介紹給腓立比人,必定會觸動他的心弦。

一6 使徒保羅想到腓立比信徒在基督徒生命中有好的開始,他深信神動了善工,也必成全這工。

他動了善工,
他大能的膀臂必成全;
他的應許不會落空,
卻總是是的,總是阿們。

~杜普萊迪

善工可能指他們的得救,或指他們為興旺福音而奉獻金錢。耶穌基督的日子指他再來的時候,到時他要把子民領往天家。這可能包括基督的審判,那時他要評核和獎賞那些事奉他的人。

一7 保羅感到他為腓立比信徒感恩是應當的,在他心裡,他常常記得腓立比信徒怎樣忠心地支持他,無論他受試煉、被下獄、或周遊各處辯明證實福音。辯明福音指回應別人的批評,證實福音指在那些已接受福音的心靈裡,更堅固地建立福音的信息。溫尼說:「福音既能退敵,也能堅固接受的人。」這裡的恩是指從神而來的,不配得的能力,為了在面對攻擊時仍能繼續作主的工作。

一8 使徒保羅記念他們忠心地與他同工合作,這使他切切希望再與他們在一起。他求神見證他怎樣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切切的想念他們眾人。我們若記得保羅生來是猶太人,現在卻寫信給一群外邦人,我們便知道保羅的愛是多麼不尋常。神的恩打破了世世代代的仇恨,現在他們都在基督里合而為一。

一9 保羅由感謝轉向禱告,他會否為他們祈求財富、生活舒適,或免於困難?不,他是祈求他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常常增多。基督徒生活的主要目標是愛神和愛弟兄,但愛不單是感情上的事。為要有效地事奉主,我們必須使用智慧和見識。否則,我們的努力便是徒然。因此保羅祈求腓立比信徒不單能繼續彰顯基督徒的愛,也叫他們以完全的知識和見識,來運用他們的愛心。

一10 這樣被啟發的愛能使他們分辨更美好的事。在生活的各方面,有些事情是好的,有些是更好的。好的往往與更好為敵。為了有效地事奉主,信徒必須能作出分辨。

被啟發的愛也能使他們避免那有問題的事,或明顯的錯誤。保羅要他們誠實,即光明正大,並在基督的日子無可指摘。無過不是說沒有罪。我們各人都會犯罪,而無可指摘的人是能認罪和遠離罪,並向所得罪的人求饒恕,若有可能,便賠償別人的損失。

基督的日子,如在第6節,是指被提和其後對信徒工作的審判。

一11 在使徒保羅的禱告中,最後要祈求的是基督徒能結滿了仁義的果子,意思是能使人產生仁義的果子,或能叫基督徒活出正義的生活的各種品格。這些品格的源頭是耶穌基督,他們的目標是叫榮耀稱讚歸與神。保羅這個禱告可與以賽亞書六十一章3節的話完全看齊:「使他們稱為公義樹(結滿仁義的果子),是耶和華所栽的(靠著耶穌基督),叫他得榮耀(叫榮耀稱讚歸與神)。」

史樂民寫道:「『果子』一詞……跟我們與基督的關係和他對我們的期望有密切關係。接在葡萄樹上的枝子目的是要結果子。」

保羅的入獄、期望和懇請信徒堅忍(一12~30)

一12 禱告已結束。保羅跟著數算他的祝福,就是他被下監而得到的益處。朱偉慈稱這部分為「不幸中的大幸」。

使徒保羅願意弟兄們知道他所遭遇的事,即他的受審和入獄,結果更是叫福音興旺,而不是人所預期的使福音受阻。這是又一個奇妙的例證,表明神怎樣敗壞魔鬼和人的詭計,在似是悲劇的事件中帶出勝利,從污泥中綻放出美麗。 「人縱有惡徑,神也有他的道路」。

一13 首先,保羅的捆鎖已顯明這是為基督的。他這句話的意思是許多人已知道他被下監,是因為他為基督作見證,而不是因他犯了法或犯了罪。

他受捆鎖的真正原因,在御營全軍和其它地方,已廣為人知。御營全軍可指:(1)整個王宮護衛軍隊,即守衛在羅馬皇帝宮室的御營士兵;(2)整個王宮,這裡包括所有住在其中的人。無論如何,他的下監成為了他在羅馬皇室代表中的見證。

德魯雷寫道:

在羅馬獄中,這囚犯的手臂被鎖鏈系在獄卒身旁,獄卒要聽聞囚犯為基督受苦的故事,而他翌日可能就要在尼祿身旁侍奉。

一14 他被囚的另一個好結果,是其它基督徒為主耶穌作見證時,也不會那麼懼怕。逼迫往往能使安靜內向的信徒變成勇敢的見證人。

一15 有些人的動機是嫉妒分爭。他們傳基督,是出於嫉妒和愛爭論。

另一些人則有誠懇和純正的動機;他們傳基督是出於好意,目的是協助使徒保羅。

一16 嫉妒的傳道者以為他們這樣做,會使保羅在獄中受苦更多。他們所傳的信息是好的,但卻存心不良。基督徒的事奉竟然靠著肉體的力量,出於貪婪、鬥爭、驕傲和嫉妒的動機,多麼叫人沮喪。這段經文教導我們,在事奉主的時候,必須省察自己的動機是否純正。我們不可為了表現自己,為了一個宗派的冒升,或為了打擊其它基督徒。

這裡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叫我們知道行使愛心時要有知識,能分辨。

一17 有些人傳福音是出於純正真誠的愛心,知道保羅是決意要維護福音。他們在事奉中沒有自私,沒有黨派觀念,沒有噁心。他們知道保羅是為維護福音而被下監的。因此,他們決意當保羅仍在獄中時,繼續完成他的工作。 (譯按:中文和合本與原著新英王欽定本根據不同抄本,因此第16節和本節次序剛好倒轉了。)

一18 保羅不因一些人不良的動機而灰心失意,兩群人都把基督……傳開了,保羅為此而感到歡喜。

值得注意的是保羅在這樣艱難的景況下,也不自憐,或博取別人的同情。相反,他心裡充滿主的喜樂,並鼓勵他的讀者與他一同喜樂。

一19 前景是叫人鼓舞的。使徒保羅知道整件事最終必叫他得救。這裡的得救不是指保羅靈魂的得救,而是指他從獄中得釋放。這是指神要使用腓立比信徒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工作或幫助,來使保羅得著釋放。我們要為保羅看重這樣一群軟弱的信徒的禱告而感到驚奇。他認為他們的能力足以挫敗羅馬的計劃和強大的權勢。那是真的;基督徒可以藉著禱告,影響國家的命運和改變歷史進程。

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意指聖靈為他伸張的能力──聖靈供應給他的力量。一般來說,那是指「聖靈供應給信徒的無限的資源,這資源能使信徒在任何景況下都能站立得穩」。

一20 他想到信徒的代禱和聖靈的幫助,表示切切盼望自己永不會羞愧,而能常常無所畏懼地為基督作見證。

無論審判結果如何──無論他能獲釋或要受死──他的目標是基督在他身上照常顯大。顯大的意思不是使基督變得更偉大。他已經是偉大的,而我們不能作任何事使他更偉大。顯大的意思是叫基督被人尊敬或讚美。金爾指出,我們可以怎樣於在生時叫基督在我們身上顯大:

用嘴唇叫他顯大──喜樂地為他作見證;用雙手叫他顯大──喜樂地事奉他;用雙腳叫他顯大──喜樂地作他的差事;用雙膝叫他顯大──喜樂地跪下來為他的國禱告;用肩頭叫他顯大──喜樂地肩負彼此的重擔。

基督也可以藉死在我們的身上顯大──身體為事奉他而衰殘;身體被殘忍的長矛刺透;身體被石頭擲得滿身破損或受火刑。

一21 簡單來說,這就是保羅的生活哲學。他不是為名利或享樂而生活。他生活的目標是去愛、去敬拜和事奉主耶穌。他希望自己的生命象基督的生命。他盼望救主能透過他去彰顯他的生命。

我死了就有益處。死了就是與基督同在,並且永遠像他;就是以不犯罪的心,不會偏離的雙足來事奉他。平常我們不會以死為我們的益處。悲哀的是,今天人的展望似是:「活著就得著世上的益處,死了就不再有益處。」但朱偉慈說:「對使徒保羅來說,死並不是一個黑暗的通道,我們的財寶並不會腐朽變壞。那是一個充滿恩典的過渡,是『通往光明的隱蔽通道』。」

一22 若神的旨意是叫保羅在肉身活著多一點時間,那就是要成就他工夫的果子。他可以給主的子民多一點幫助。但他很難作出決定──返回他所愛的救主身邊,還是留在世上服侍主,這也是他心愛的工作。他不知道該挑選什麼。

一23 在兩難之間,意思是要在兩者中作一選擇──返回天家或留在世上作基督耶穌的使徒。

他熱切地盼望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若他只是考慮自己的好處,無疑他會作出選擇。

留意保羅並不相信任何有關靈魂安睡的理論。他相信基督徒死後會與基督同在,享受與主同在的喜樂。多麼荒謬,象今天一些人一樣,竟然說:「活著就是基督,睡了就有益處。」或「離世安睡,是好得無比的。」新約用「睡了」來形容信徒死時身體的狀態(帖前四14),而不是形容他的靈魂。靈魂安睡是杜撰出來的理論。

也請留意不要把死亡和主再來混淆起來。人死的時候,是離世與主同在。在教會被提的時候,是主來接我們。

一24 為腓立比信徒的緣故,保羅留在世上多一點時間更是要緊的。我們不能不受這心靈偉大的人那無私之愛所感動。他並沒有考慮自己的安舒,而是想到怎樣對基督的工作和他子民的福祉是最好的。

一25 既然這樣深信──深信他仍要在世指導、安慰、鼓勵聖徒──保羅知道當時他不會被處死。他怎樣知道?我們相信他既與主有那麼親密的關係,聖靈必能把這知識給予他。 「耶和華與敬畏他的人親密。」(詩二五14)那些與神深交、安靜默想的人,能聽到神的聲音,這聲音被今天生活中的繁忙、嘈雜和喧鬧掩蓋了,惟有貼近神的人才能聽到。保羅是貼近神的。

保羅在肉身活著,便能激發他們靈里長進,增加他們的喜樂,因他們信靠主,那喜樂是屬於他們的。

一26 保羅既免於死,在世得著更長的壽命和事奉的日子,腓立比信徒在他再次到訪時,應有更多理由要歡樂。保羅到達腓立比時,他們必會緊緊擁抱他,與他親嘴,並讚美主,這是我們可以想像的。也許他們會說:「保羅,我們一直為你禱告,但老實說,我們並沒有期望在這裡再見到你。主竟再次差你到我們這裡來,我們多麼感謝讚美主!」

一27 保羅在此加上一句提醒的話:「只要你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基督徒應該有基督的模樣。天上的子民行事為人應有天上的樣式。我們應按著自己的身分來行。

使徒保羅除了呼籲他們要言行一致外,也請他們操守堅定。他特別希望無論他親自到訪,或是不在他們那裡,只是聽見他們的景況,也可知道他們有同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即基督信仰,齊心努力。基督徒有一個共同的敵人;他們不應互相傾軋,而應彼此聯手對付敵人。

一28 他們也不要怕福音敵人的驚嚇。面對逼迫而無懼有兩重意義。首先,那是敵擋神之人要滅亡的凶兆。其次,那是勇敢地面對敵人烈怒之人得救的記號。這裡的得救用於將來的含意,指聖徒最終要免於試煉,身體靈魂都要得贖。

一29 腓立比信徒應記得為基督受苦和得以信服基督是他們的權利。

傑佛夫.約翰博士說,有一次他被一群憤怒的異教徒包圍,並被他們毆打。他用手掩著面,當他挪開手時,看見手上竟染滿鮮血。 「他心裡充滿一種被高舉的超凡感覺,並且因自己配得為基督受苦而喜樂。」在基督信仰中,受苦竟也被高舉至這樣一個高超的境界,不是很叫人注目嗎?真的,「當人與那位無限者相交,就是一件瑣事,也有不朽的火為它燃燒。」十字架使人尊貴和高尚。

一30 本節可與上一節連繫如下:

你們已得著為基督受苦的權利,因為你們參與爭戰,正如我在腓立比時,你們在我身上所看見,現在又聽見我仍在參與的爭戰一樣。

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腓立比書-簡介

“在恩典的覆蓋下,一本親切的小品。”~朱偉慈

壹.在正典中的獨特地位

在任何地區、任何城市中,一個宗派的“第一家教會”,在該宗派會友的眼中,都有一個獨特的地位。試想像​​第一家被人認識的教會──在任何宗派存在之前,不單是在某個城市建立,而是在整個歐洲所建立的,她的重要性應有多大!腓立比教會就是這樣一個教會,她位於古時的馬其頓(希臘北部),保羅在羅馬帝國傳福音時,因回應馬其頓的呼召而轉向西行,不向東行。西方的基督徒(甚至是非基督徒,若他們知道日後從基督信仰所享有的蒙福的副產品)應為此感到多麼興奮!福音當日若沒有進入歐洲,也許今天亞洲教會要差遣宣教士到歐美各地,而不是歐美教會差遣宣教士往亞洲了。

腓立比教會十分慷慨,多次把捐貲送給保羅。從人的角度看,這就是保羅寫這封“答謝信”的原因。

  然而,腓立比書還不止於此。本書真正是一卷喜樂的書信──“喜樂”一詞以不同形式在全書出現超過十二次。無論在什麼景況,保羅都知道怎樣喜樂(腓4:11)。此外,在這封“快樂”的書信中,保羅甚少作出爭論或消極的勸勉。

基督徒可以喜樂的主要原因是神的兒子願意降世為人──並作為一個受束縛的奴僕!他在世上不停地醫治和教導,並且一直步向死亡──甚至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二章5至11節以一段優美的文字表達了這偉大的真理;許多人相信這是一首早期的基督徒詩歌,或是由保羅引述,或是出自他的手筆。這段經文甚至也教導藉謙卑達至合一,在新約中,教義總是帶著責任──現今教會往往把兩者分割,帶來可悲的結果。

這就是腓立比書,在整部神話語中一卷最快樂和最有吸引力的書信。

貳.作者

多半學者都認為保羅是腓立比書的作者,這可說是不爭的事實了。我們主要是引述一些證據,使論點完整。有些學者說他們在腓立比書中,看見兩信合而為一的痕跡,或至少謙卑僕人的一段(腓2:5~11)是加插進去的。這些理論並沒有抄本證據的支持。

  本書的外證是強而有力的。很早期便引述本書的──常常特別提到這是保羅的作品──有伊格那修、羅馬的革利免、坡旅甲、愛任紐、亞歷山太的革利免和特土良。馬吉安的“正典”和穆拉多利經目都以保羅為本書的作者。

除了一章1節明顯地提到保羅外,整捲書的風格和用字都與保羅的語調吻合。反對保羅是作者的論點都是不足取的,例如堅持一章1節提到的“監督、執事”,顯示本書並不是保羅在世時寫成的。我們若以後期“主教”的觀念來理解第一世紀的監督,這論點便可成立。可是,保羅在教牧書信和使徒行傳二十章28節,使用“監督”一詞(episkopoi,這希臘字意義為監督或管理人)都作為“長老”的同義詞。此外,我們要留意腓立比教會這一群會眾,有“諸位監督”。

甘納第美妙地概述了本書的內證:

也許沒有別的保羅書信比本書有更高的真確性。本書樸實、感情細緻,且是真誠的傾心吐意,那是不能偽裝的。

叁.寫作日期

像以弗所書、歌羅西書和腓利門書一樣,腓立比書是保羅在獄中寫成的,因此歸類為“監獄書信”。雖然其餘三封書信幾乎無疑是在相同的時間(約主後60年)寫成和送出,腓立比書卻顯然是較後期的作品。馬吉安特別指出保羅在羅馬寫成此信,這說法跟本書一章13節和四章22節吻合,因這兩節經文暗示羅馬是本書的原著地。保羅被囚於羅馬兩年之久;書中的提示暗指腓立比書是寫於那段時間的末期。例如,一章12至18節暗示保羅到羅馬後便開始傳福音,至寫信時已有好一段日子。一章12、13、19節及23至26節似乎顯示保羅的案件快將有所判決(大概是積極的──即將獲釋)。

這些事實,加上書中暗示保羅被允許寫信、探訪和接受金錢的饋贈等,都告訴我們成書日期約為主後六十一年尾。

肆.背景與主題

使徒保羅在第二次傳道旅程中,已抵達遠方的特羅亞。這在基督教宣教歷史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日子。特羅亞位於小亞細亞的西北岸,相隔著愛琴海,與希臘遙遙相對。一天晚上,使徒保羅在異像中看見一個馬其頓人,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徒16:9)保羅便馬上與提摩太,也帶同路加和西拉渡到馬其頓去。他們首先到達歐洲的尼亞波利,然後再進入內陸的腓立比。腓立比城當時是一個羅馬駐防城,由羅馬軍官轄管,城中的居民享有羅馬公民的權利和特權。

在安息日,幾位福音使者下到河邊,那裡有一個婦女慣常聚集禱告的地方(徒16:13)。婦女中有一位叫呂底亞,是推雅推喇城賣紫色布的人。她接受了福音信息後,便成了今可知的、歐洲大陸上第一個歸信基督的人。

可是,保羅逗留在腓立比期間,並非完全平安。有一個被巫鬼所附(能預言未來事件)的使女遇見這幾位神的僕人,一連多日跟著他們,並喊叫說:“這些人是至高神的僕人,對你們傳說救人的道理。”(徒16:17)使徒保羅不願意接受一個被邪靈附著之人的見證,於是吩咐鬼從她身上出來。因這使女預言的能力而大得財利的眾主人看見此事發生,便對保羅大感憤怒。他們把他和西拉拉到市上去見羅馬政府的代表。這些官長跟著便吩咐人把他們鞭打,然後下在監裡。

腓立比監獄中發生的事現在已人所共知。在半夜時分,保羅和西拉在獄中禱告唱詩讚美神。忽然地大震動,監門全部打開,囚犯的鎖鏈也都鬆開了。禁卒見狀,以為囚犯已逃走了,就拔刀要自殺,保羅及時制止他,向他再三保證,所有囚犯都沒有逃去。禁卒便呼喊說:“二位先生,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他所得著的回答,是一句重要的話:“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 31)神的恩典在腓立比又贏取了另一次的勝利。到了天亮,當地的官員催促保羅和他的同伴盡快離開那城。保羅卻拒絕離去。他提醒他們說,他們曾鞭打他──一個羅馬公民,並在沒有公平審訊下便把他下在監裡。官員多番懇求他們離開,保羅和他的同伴便首先到呂底亞的家,然後離去(徒16:40)。

約十年後,保羅寫信給腓立比信徒。他又再度下監。腓立比信徒聽聞保羅在監裡,於是以金錢為饋贈派人送給他。以巴弗提受命把這分饋贈送給保羅。其後,他決定稍作逗留,幫助保羅處理他的困難。以巴弗提在執行任命期間,自己也病倒了;這病還令他幾乎喪命。但神憐憫他,使他康復。現在他準備返回腓立比,回到家鄉的教會,因此保羅請他把這封答謝信帶回去。

腓立比書是保羅最​​私人和親切的書信之一。本信清楚顯出這教會深受保羅喜愛和尊重,閱讀本信時,我們會發現這位偉大的使徒跟他親手建立的教會,有一種十分親切的關係。

大綱

壹.保羅的問候、讚美和禱告(一1~11)

貳.保羅的入獄、期望和懇請信徒堅忍(一12~30)

叁。根據基督謙卑和捨己的榜樣,勸勉信徒合一(二1~16)

肆。保羅、提摩太、以巴弗提活像基督的榜樣(二17~30)

伍.警告信徒防備假師傅(三1~3)

陸。保羅為基督拋棄世襲的權利和個人的成就(三4~14)

柒.勸勉信徒效法他走天路(三15~21)

捌。呼籲信徒要和諧、互助、喜樂、忍耐、常常禱告、思想生活有節制(四1~9)

玖.保羅為聖徒送來的金錢獻上感謝(四10~20)

拾.結語的問安(四21~23)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以弗所書第六章

6:1 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
6:2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6:3 【併於上節】
6:4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6:5 你們作僕人的,要懼怕戰兢,用誠實的心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好像聽從基督一般。
6:6 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要像基督的僕人,從心裡遵行 神的旨意。
6:7 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
6:8 因為曉得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論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賞賜。
6:9 你們作主人的,待僕人也是一理,不要威嚇他們。因為知道,他們和你們同有一位主在天上;他並不偏待人。
6:10 我還有末了的話:你們要靠著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
6:11 要穿戴 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
6:12 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原文是摔跤;下同),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
6:13 所以,要拿起 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
6:14 所以要站穩了,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
6:15 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
6:16 此外,又拿著信德當作盾牌,可以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火箭;
6:17 並戴上救恩的頭盔,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 神的道;
6:18 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
6:19 也為我祈求,使我得著口才,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祕,
6:20 (我為這福音的奧祕作了帶鎖鍊的使者,)並使我照著當盡的本分放膽講論。
6:21 今有所親愛、忠心事奉主的兄弟推基古,他要把我的事情,並我的景況如何全告訴你們,叫你們知道。
6:22 我特意打發他到你們那裡去,好叫你們知道我們的光景,又叫他安慰你們的心。
6:23 願平安、仁愛、信心從父 神和主耶穌基督歸與弟兄們!
6:24 並願所有誠心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都蒙恩惠!


六1 第五章教我們學到,被聖靈充滿的一個結果是信徒彼此順服。例如,一個被聖靈充滿的妻子,是順服丈夫的。這裡我們要來學,被聖靈充滿的兒女都願意順從父母的權柄。兒女的基本責任是在主裡聽從他們的父母。無論兒女是基督徒,或父母是基督徒,都沒有分別。父母與兒女的關係,是為全人類而設立的,而不是單為信徒而已。主的命令是在主裡聽從。首先意思是兒女要聽從,態度就如他們聽從主一樣:他們的聽從像對主的一樣。第二,只要是與神的旨意相合,他們也當凡事聽從。父母若吩咐他們犯罪,就不應期望他們惟命是從。這種的情況他們就要禮貌地推辭,溫純地接受後果,不作報復。但在所有其它的情況下,他們都必須聽從。

他們要聽從,是基於四個理由。第一,這是理所當然的。這個基本原則是家庭生活的基礎。兒女不成熟、衝動、沒經驗,要順服父母的權柄,父母是年長的,凡事會較有智慧。

六2 第二個理由是合乎聖經。保羅引述出埃及記二十章12節:要孝敬父母(也參看申五16)。這個要孝敬雙親的命令,是十誡中第一條特別附帶祝福應許的。命令要求兒女尊重、敬愛、聽從自己的父母。

六3 第三個理由是命令為兒女的最大益處:使你得福。試想,沒有受過教訓和督責的孩童會是什麼樣子的!他會是很可憐的人,社會難以容忍。

第四個理由是順服使我們可以健康到老:在世長壽。舊約時,猶太孩童聽從父母並不享長壽。在這福音時代,這並不是一條不破的規則。孝敬長輩不常帶來長壽,一個有責任感的兒子會英年早逝。然而,一般來說,操守的生活和順服會帶來健康長壽;而反叛的生活和鹵莽常使人無法享晚年。

六4 對兒女的教訓後,緊接的是給父親的提示,以作平衡。他們不應惹自己兒女的氣,作無理的要求,不必要的嚴厲,又常愛嘮叨。反而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撫養兒女。教訓指管教、督責、言教身教並用。警戒指忠告、責備、訓斥。教導孩童,要在主裡面;就是照著他在聖經中所揭示的旨意而施行管教,作他的代表行事。

衛素珊是十七個孩子的母親,其中兩個是約翰和查理衛斯理。她曾寫道:

父母盡力使行己意的兒女馴服,就是與神同工,使一個靈魂得著更新、拯救的生命。父母放任兒女時,實在是作魔鬼的工,使信仰無法活出來,又不能彰顯救恩。所作的一切是咒詛自己的兒女,靈魂、身體永遠滅亡。

六5 基督徒家庭第三(也是最後的)方面的順服,是僕人要聽從主人。保羅的用詞僕人,也可作奴僕。然而,原則可應用到所有僕人或僱員身上。

僱員的首個責任是聽從他們肉身的主人。肉身的主人這詞提醒我們雇主在體力和腦力工作的管轄權,但他不能操縱屬靈的事,或控制良心上的事。

其次,僕人要有尊敬的心。懼怕戰兢的意思不是畏縮的奴性和可憐的恐懼心,而是負責的尊敬心,和對主並雇主的敬重。

第三,服務要誠心誠意,或說用誠實的心。我們賺取一小時的工錢,就應當做六十分鐘的工作。

此外,我們的工作應當好像聽從基督一般。這句話表示不可分世務和聖工。我們所作的一切都當為他,用意是討主喜悅,尊崇他,吸引人歸主。生活上最卑下、平凡的工作,只要為神的榮耀,都是尊貴、可佩的。甚至是洗濯、清理工作!所以有些基督徒家庭主婦這樣說廚房的洗滌糟:「我在這裡一日三次服侍神。」

六6 我們應當常常勤力,不但是當上司在看著的時候,而且要醒覺到我們的主常在看著。很自然地,當雇主出門的時候,僕人就鬆懈,但這是不忠誠的表現。基督徒工作表現的標準,不應隨著管理人員的所在地而改變。一次,有顧客要求基督徒售貨員給他額外的東西,勸售貨員說上司不在。但售貨員回答說:「我的主常常看著我呀!」我們作基督的僕人,應當從心裡遵行神的旨意,要真心求他的喜悅。歐德曼說:

這樣的想法,勞苦的價值就無法估量了。最卑賤的奴僕的工作,會被視為尊貴的事,以討基督的喜悅;發自內心的善意,竭盡心力,要得著主的稱許。

六7 此外,我們工作時,也要甘心。不只是外表上的依從,而是內心充滿情感,十分開心,十分樂意。甚至上司專橫、過分、無理,我們的工作仍能夠完成,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這種超自然的表現能在我們活著的世上說出最亮的話。

六8 使我們看凡事好像為基督作的一大動力,是主必賞賜行善的確據。不論一個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沒有分別。我們的主記下所有為他而作的工,無論是合意的,還是不能接受的;我們的主必賞賜每個用人。

要作些評論,來完結奴僕的註釋:

1.新約沒有低貶奴僕,事實上,更把真信徒喻作基督的奴僕(6節)。然而,無論福音傳到那裡,虐待奴僕的事就在道德的改革下消失。

2.新約較多談到奴僕,少談到君王。大概,這反映了蒙召的有智慧、能力、尊貴的都不多(林前一26)。大多數基督徒都來自社會和經濟上的低下階層。對奴僕的重視也表明大部分體力勞動者都可以前來享受基督信仰的美福。

3.這些給奴僕的教訓的效用,在早期的基督教日子看見。在拍賣場上,基督徒奴僕常比其它奴僕賣得更高價。今天,對雇主來說,基督徒僱員應該比從未嘗恩典的人更有價值。

六9 作主人的也該受同一原則指導。他們應當公平、仁慈、誠懇;更甚的是要小心,避免用罵人、威嚇的言語。他們若在這方面約制,就總不會在身體上虐待僕人。要記得他們與為奴的同有一位主在天上。地上的顯赫或低微,在主面前都是一樣的。主人和僕人有一天都要在主面前交帳。

關乎基督徒爭戰的勸勉(六10~20)

六10 保羅正來到他這封信結尾。他這番話對神的全家說,激動地呼籲他們作基督的精兵。每個真正的神兒女終會曉得,基督徒人生是一場爭戰。撒但的大軍立志要妨礙、阻擋基督的工作,把個別的精兵擯出局。一個事奉主的信徒,他為主立功愈多,就愈多方面對仇敵的兇猛攻擊。魔鬼絕不浪費火力,去攻擊虛有其表的基督徒。我們憑己力,無法與魔鬼對抗。所以,首先給我們作準備的命令,是要常靠著主得力,並倚賴他無窮的大能。神的精銳步隊,正是那些常察覺自己的軟弱、無用,而同時又一心信靠他的人。 「神……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林前一27上)我們的軟弱把我們引薦到他的大能大力面前。

六11 第二個命令是要有屬神的軍裝。信徒必須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計謀。我們有必要裝備整齊,一兩件盔甲並不足用。只有神為我們預備的整套甲胄,才能保護我們刀槍不入。魔鬼會出盡計謀──沮喪、挫折、混亂、道德失敗、道理錯謬。他深知我們最弱的一環,就集中致力打擊。他若一時無從打跨我們,就會另覓他蹊。

六12 這場爭戰的敵人不是無神主義的哲學家、狡滑的術士、否認基督的邪教士或不信的統治者。爭戰的敵對者是鬼魔的勢力,墮落天使的大軍和邪靈所佔的巨大勢力。雖然我們不能看見他們,但是我們常被邪惡的靈體所圍繞。雖然事實上他們不能侵入一個真信徒的生命,但是他們能夠壓迫、騷擾信徒。基督徒不可對鬼魔的事情,存一種病態的想法,也不應因怕鬼魔而惶恐度日。神的軍裝足夠給予信徒一切的需要,使他站立得住,抵擋仇敵的猛攻。使徒提到這些墮落天使時,形容是執政的、掌權的,是管轄這幽暗世界的,又是天空屬靈氣的惡魔。我們沒有足夠的知識,去分辨這些勢力。也許,他們指靈界的領袖,有不同程度的權柄,如人制度下的國家元首、州長、市長、市議員。

六13 保羅寫這信的時候,大概是被穿上全副盔甲的兵士守著。他很快便從本性的事物看出屬靈的功課,於是應用為:我們被極兇猛的敵人攻擊時,必須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當爭戰熾烈的時候,我們可以抵擋敵人;在戰雲已驅走後,還可以站立得住。磨難的日子大概指仇敵隨時如洪水般來臨。撒但的敵對一浪接一浪湧進來。甚至我們的主在曠野受試探後,魔鬼只暫時離開他而已(路四13)。

六14 第一件軍裝是真理的帶子。我們必須一絲不苟、忠心地持守神話語的真理,但同時我們也需要真理來支持我們,並必須在每日生活上應用真理。我們用真理來試驗一切事物時,在爭戰時就有力量,也得著保護。

第二是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每個信徒都穿上神的公義(林後五21),但信徒也須在個人生活上有品格和正直的表現。有人曾說:「當一個人穿上義行時,這人是堅不可摧的。言語無法抵禦控訴,但美好的生命就能夠。」如果我們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魔鬼就無目標可打擊。詩篇七篇3至5節記載大衛穿上公義的護心鏡。主耶穌隨時隨處穿上這件甲胄(賽五九17)。

六15 兵士必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這是說,預備好出外傳揚平安的好信息,也就是入侵敵人的陣地。我們在自己的營裡逍遙自在時,就落在極可怕的危機中。我們的安穩,在乎跟從救主佳美的腳踪登山,傳平安,播佳音(賽五二7;羅一○15)。

我獻上雙腳為主使用,

快快行走佳美的道路。

~凱弗高

六16 再者,兵士必須拿起信德當作盾牌;當那惡者瞄准他發火箭的時候,就只能打中盾牌,落在地上,無法傷害他了。信德是指在主裡的堅固信心,並且信靠主的話。當試探燙熱、環境惡劣、疑惑叢生、希望破滅時,信德朝天仰視,說道:「我相信神。」

六17 頭盔是神所預備的救恩(賽五九17)。無論爭戰如何熾烈,基督徒都不可氣餒,因為確知至終必然得勝。得著至終拯救的確據,使他不至退縮,更不會投降吧。 「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八31)

最後,兵士要執著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典型的例子是我們的主使用這寶劍去敵擋他的仇敵撒但。主三次引述神的道──他不是隨意取幾節經文,而是引用聖靈為他預備以應付事情的合適經文(路四1-13)。

華德偉說:

神給予我們一切所需的保護。我們必須看見,我們與主同行,有「一連串的真理」與我們在一起,使我們的生活在神面前是正的(「義」),與人有正常關係;教我們無論到那裡,都尋求與眾人和睦。我們可以共同執起信德的盾牌,消滅那惡者所發的火箭;又可以保護自己的思想,不受驚恐、憂慮所傷害;此外還可以使用神的道,在聖靈的能力下產生好的效果。記著,耶穌在曠野勝過他的仇敵,是他一再使用神的話語作利劍。

六18 禱告並沒有包括在軍裝之內。但我們說禱告是兵士的生命氣息,並沒有言過其實吧。禱告是他穿上軍裝、面對敵人時的精神力量。禱告要不斷的,不能散漫;要養成習慣,不可一曝十寒。然後,要用不同方式的禱告:公開的、私下的;用心的、自發的;懇求、代求;承認、受辱;讚美、感謝。

禱告應當靠著聖靈,意思是由聖靈所感動、被聖靈所帶領。公式化的禱告只靠死記硬背(並沒有思考字句的意思)──這樣的禱告在對抗地獄的群魔上有什麼價值呢?禱告也必須有警惕性:在此儆醒。我們必須醒覺,不可懶洋洋,心神彷彿,常為瑣事分心。禱告要有屬靈的熱誠、警覺和集中力;也必須勤奮不倦。我們必須不斷地求問、尋求、叩門(路一一9)。祈求必須是為眾聖徒的。他們也在爭戰之中,必須得到同胞在禱告中的支持。

六19 至於保羅的個人請求──也為我,白禮傑評論說:

請注意所表達的非神職化意思!保羅並沒有為所有以弗所信徒藏起恩典的寶庫,反而他需要他們的禱告,好讓他所需的恩典可以從那唯一的永活寶庫傾出來給他。

保羅在監獄寫這封書信,但並沒有叫信徒為他早日得釋放而禱告。相反,他請信徒代求,使他得著囗才,可以放膽開囗宣揚福音的奧秘。這是保羅在以弗所書中最後一次提到這奧秘。經文提到這是他被捆鎖的原因。然而,他完全無悔。剛剛相反!他想更要廣傳福音。

六20 一般說,使節都享外交豁免權,不會被逮捕、不會被下獄。但是人們差不多對凡事都可作容忍,偏是福音就不能。其它的事情總不會牽起這麼樣的情緒,造成如此的敵對和質疑,並挑撥起這般的逼迫。所以,基督的代表人是個帶鎖鏈的使者。伊迪岳說:

這位從最有權能君主差來的使者,被授最尊貴無比、緊急的使命,並身負絕對權威的令狀,然而竟被下在囚牢裡。

保羅信息的特別重點,是宣告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今日組成一個新群體,他們同得特權、同認基督作元首。這就鼓動起那些狹窄的宗教人士的敵對了。


保羅的個人問安(六21~24)

六21、22 保羅打發推基古從羅馬到以弗所去,告知那裡的聖徒他的情況。他推薦推基古為所親愛、忠心事奉主(作僕人)的兄弟。新約聖經裡只有五處提到這個信徒。他是與保羅從希臘去到亞西亞的同工之一(徒二○4)。他是使徒差往歌羅西基督徒那裡去的使者(西四7),又被差往以弗所去(比較弗六21及提後四12),也可能到訪在革哩底的提多(多三2)。在這裡,他有雙重使命,就是告知聖徒保羅在獄中的情況,並鼓勵他們的心,減輕他們的負擔,不至受無名憂慮所困。

六23 結束的經節,是保羅一貫的問安話──平安和恩惠。他融會二者,切望讀者得著一切的福分。此外,他把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常用語會合,可以看作書信中最後一次揭開福音奧秘的引述──猶太人和外邦人現今在基督裡同歸於一。在本節,他想望讀者有平安、仁愛、信心。在生活的種種環境下,平安可以保衛他們的心。仁愛能催使他們敬拜神,並且一同作工。信心可叫他們得力,打基督徒的仗。一切的恩福都從父神和主耶穌基督來的;倘若他們不是同等的話,這就不能成為事實了。

六24 最後,所親愛的使徒祝愿所有真心,以不朽的愛去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都蒙恩惠。真正的基督徒的愛,有恆久的本質:愛火會閃爍不定,有時候會降低,但總不至息滅。

很久以前,羅馬監獄已釋放了那被囚的可敬的囚犯。偉大的使徒已進入他賞賜之地,前去親自面見他所愛的主。然而,這封書信能夠傳遞到我們手裡,猶如當日從使徒的心和手筆新近地送來,活潑有力。今天二十世紀,本書信的教導、激勵、信念和勸勉,仍然清晰可聽。

我們衷心贊同韋伯羅對以弗所書的評論,現引述作結束的話:

在這本神的書裡,沒有一卷書信比這書更尊榮奇偉的。所以,就書信所佔的篇幅而言,神差派的使者都無從公允地對待這書。希望我們都來仔細看閱這書,只為尋求聖潔的教訓,好使我們比今日生活得更尊貴、高尚,能以榮耀神。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以弗所書第五章(下)22~33

5:22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
5:23 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
5:24 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
5:25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
5:26 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
5:27 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
5:28 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愛妻子便是愛自己了。
5:29 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是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
5:30 因我們是他身上的肢體(有古卷加:就是他的骨他的肉)。
5:31 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5:32 這是極大的奧祕,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
5:33 然而,你們各人都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當敬重她的丈夫。


呼籲基督徒家居的個人操守(五22~六9)

五22 雖然這是一新段落,但仍然跟上文有緊密關係。保羅列出了彼此順服是神在我們裡面內住充滿的結果。從本節至六章9節,保羅指出三方面的家居生活,要順服神的旨意。

妻子應當順服自己的丈夫。

兒女應當順服他們的父母。

僕人應當順服他們的主人。

所有信徒在基督耶穌里合一這個事實,並沒有把各種地上的關係廢除。我們仍然必須尊重神所命不同形式的權柄和政府。每個秩序井然的社會都基於兩樁支柱──權柄和順服。有些人要執行權柄,另一些則要順服法規。這個基本原則,就是在神本體裡也能看見:「我願意你們知道,……神是基督的頭。」(林前一一3)神命定人類的政府,只要不會令我們背逆、否認主,我們應當盡量順服政府。沒有政府,就淹入無政權狀態,在這種狀況下,社會必然敗亡。

此理在家庭裡也一樣。一家必須有作主的頭,各人必須順從頭。神把作頭的位置給了男人。神先創造男人,然後為男人造女人,藉此指出這個秩序。可見,在創造秩序和目的里,神把男人放在權柄的位置上,女人放在順服的位置上。

順服從不暗示屬下之意。主耶穌順服父神,但他並不比父神低。女人也不比男人低。在很多方面,女人都是超越的──奉獻心、同情心、勤勞、堅忍心。然而,妻子被命令,要順服她們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妻子順服丈夫的權柄,就是順服主的權柄。在順服中,要除去勉強或反叛的態度。

歷史上有不少例證,說明人不順從神的規模所帶來的混亂後果。夏娃僭取了領導地位,代丈夫行事,就把罪引進人類中間,造成一切人無法收拾的後果。在近代,不少異端邪說都是由女人發起,她們僭取了神從沒有指示給她們的權柄位置。女人離開神所設立給她們的範圍,會破壞地方教會、使婚姻和家庭破裂。

但另一方面,女人完成神指示她的工作角色,是一件很美的事,沒有比這更吸引人的見證。箴言第三十一章詳細描述這樣的一個女人──一個討主喜悅的妻子兼母親的不朽記載。

五23 妻子順服的原因是她丈夫是她的頭。丈夫與她的關係,就如基督與教會的關係。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 (這裡救主可解作保護者,如在提前四10一樣。請參看達秘新譯本JND)所以丈夫是妻子的頭,他也是妻子的保護者。他作頭,要愛護、帶領、引導她;他作保護者,要供應、保護、關顧她。

我們都知道這教訓與今天人們的主張相去甚遠。人們指斥保羅是個有偏見的獨身漢、大男人主義者和恨女人的人。他們或會說,保羅的觀點只反映當時的社會風俗,但都是不合時宜的了。這樣的言論無疑是正面攻擊聖經的默示。這些不單是保羅說的話,而且是神的話。拒絕這些話就是拒絕神,這樣,就必帶來難處和災難。

五24 把妻子的角色,比擬教會作基督的新婦,是高貴不過的。教會的順服是給妻子跟隨的模樣。她要凡事順服,就是神旨意下的凡事。如果丈夫要妻子妥協,對主耶穌不忠誠,妻子就不應該這樣從夫了。但在所有正常的生活關係上,妻子要順從丈夫,縱使他不是信徒也要順從。

五25 倘若只有上一節給作妻子的訓示,又沒有另給丈夫的,那麼所說的就是不算公平,也是一面倒了。但要注意聖經中真理的美妙平衡,相對上有要求丈夫的標準。丈夫不是要使妻子順服,而是要愛他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人皆盡說,妻子不會不順服一個愛她像基督愛教會的丈夫。有人寫述有一個男人怕自己太愛自己的妻子,叫神不喜悅。一位基督的僕人問他是否愛妻子過於基督愛教會。他回答說:不。那主僕說:「只有在你超越這範圍時,你才是過分愛妻子。」基督愛教會,從過去、現在、將來三方面威榮的行動表現出來。在過去,他愛教會,親自為教會捨己。這是指他在十字架上犧牲的死。他付上極大的代價,藉以為自己買贖新婦。正如夏娃從亞當的肋旁而生,在某種意義上說,教會也從救主受傷的肋旁而被造。

五26 現在,基督對教會的愛顯在他成聖的工作上: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成為聖潔意思是分別出來。在地位上,教會已經成聖了;在實際上,她天天都被分別出來。她要經過一個道德和屬靈的準備過程,恰似以斯帖被帶到亞哈隨魯之前,要經過一年的美容潔淨一樣(斯二12~16)。成聖的過程是要用水藉著道……洗淨。簡單說,意思是信徒的生活得以洗淨,是藉聽取基督的話,並且順從。故此,耶穌對門徒說:「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約一五3)主又把成聖,與他作大祭司的禱告話牽在一起:「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約一七17)正如基督的血一次洗淨罪的罪咎和刑罰,神的話也不斷地洗去罪的玷污和污染。經文的教訓是,教會並非浸在物質的水里,而是藉著神的話得蒙潔淨。

五27 過去,基督的愛已在我們的救贖上顯明;現在,正在我們的成聖上看見;將來,要在我們得榮耀上展示出來。主自己把教會……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那時,教會將極其榮美,並且屬靈完備。

裴雅森的呼籲很正確:“試想想──當主無所不知的眼睛凝視著我們時,在他無瑕疵的聖潔面前,竟找不到任何不潔,就如人面上沒有疹皺一樣。何等不可思議!”

格連特同意說:“沒有年老的跡象,沒有缺點。只有完美和永遠常青的生命,才合宜留​​在他面前。情感永不退減,也不變壞。那時教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倘若我們不曉得神如何榮耀地維持他對罪對惡的勝利,而只知道教會歷史,就會對這樣的描述感到希奇。”

五28 保羅帶我們飛越過這基督愛教會的偉大詩章後,現在來提醒作丈夫的,他們要這樣效法主: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他們要效法基督的愛,就當愛自己的妻子,正如實際地愛惜自己的身子。

希臘文的「自己」一詞,在22至23節共同了六次。這裡強調「自己」,提醒我們神給他百姓的旨意是一夫一妻的婚姻。雖然神在舊約容許一夫多妻的婚姻,但神從來沒有贊成這樣的事。

保羅對丈夫與妻子親密關係的不同描述,也很值得留意。他說,丈夫愛妻子,就是愛自己的身體(28節上)、自己(28節下、33節)、「自己的身子」(29節)。婚姻要求二人真正的合一,二人成為一體;所以男人愛妻子,實際上就是愛自己了。

五29 人天生會愛顧自己的身體。照料身體、穿衣、浴淨身體、保護身體、遠離不適、痛苦、傷害。身體能常存,在乎顧惜。這樣的掛念正是主愛顧教會的影子。

五30 因我們是他身上的肢體。神的恩典真是奇妙!不但救我們脫離罪和地獄,而且使我們歸入基督裡,作他奧秘身上的肢體。主給我們是何等的愛:他愛顧我們如同自己的身體。何等的看顧:他餵養我們、使我們成聖、訓練我們。何等的保障:他在天上時,他的肢體也必與他同在。我們都與主聯合,有同一的生命。若有任何事情影響肢體的時候,也會影響身體的頭。

五31 使徒引述創世記二章24節,展示神起初設立婚姻關係的概念。首先,男人與父母的關係,由更高的忠誠關係來取代,就是對自己妻子的忠誠。為了實現婚姻關係的高尚理想,男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第二個特點是丈夫與妻子成為一體:二人真正的聯合。只要謹記這兩個基本事實,一方面可以消除法律的麻煩,而另一方面婚姻的爭執也可免除。

五32 這是極大的奧秘,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保羅把婚姻關係的討論推至高峰,宣告一個從來不為人知的奇妙真理,就是妻子配予丈夫,如同教會許予基督一樣。

保羅說極大的奧秘,意思並不是說十分神秘。反而他的意思是真理的引申意義重大。奧秘在於神在以前的世代所藏起他奇偉的目的,現在已經揭開了。那目的就是在萬民中召出民來,成為他榮耀的兒子的身體兼新婦。婚姻關係的完美真體是基督和教會之間的關係。

與主一靈合無間;
耶穌在榮耀裡的主,
高抬他流血買贖回來的教會,
作他身體他新婦。

~貝瑪莉

五33 本章末節總結使徒關乎丈夫和妻子的話。對丈夫,勸示的結語是:你們各人都當,一個也沒例外的,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不但像你會愛護自己一樣,而且曉得一個事實,她是與你合而為一的。對妻子,結語是:當常常敬重和順從你的丈夫。請停下來想想!倘若今天的基督徒男女都追隨這些屬神的指示,將會有何事發生?答案很明顯吧。四處都不會有爭吵、分居、離婚的事。我們的家庭會先嘗天堂的美福,不像今天常見的情況。

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以弗所書第五章(上)1~21

5:1 所以,你們該效法 神,好像蒙慈愛的兒女一樣。
5:2 也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當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獻與 神。
5:3 至於淫亂並一切污穢,或是貪婪,在你們中間連提都不可,方合聖徒的體統。
5:4 淫詞、妄語,和戲笑的話都不相宜;總要說感謝的話。
5:5 因為你們確實地知道,無論是淫亂的,是污穢的,是有貪心的,在基督和 神的國裡都是無分的。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的一樣。
5:6 不要被人虛浮的話欺哄;因這些事, 神的忿怒必臨到那悖逆之子。
5:7 所以,你們不要與他們同夥。
5:8 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
5:9 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
5:10 總要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
5:11 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
5:12 因為他們暗中所行的,就是提起來也是可恥的。
5:13 凡事受了責備,就被光顯明出來,因為一切能顯明的就是光。
5:14 所以主說: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裡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
5:15 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
5:16 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
5:17 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
5:18 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
5:19 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地讚美主。
5:20 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 神。
5:21 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

以弗所書讀到目前為止對我來說都是很棒的提醒跟鼓勵

五1 四章32節中神饒恕的榜樣,作了保羅這裡的勸勉的基礎。關係是這樣的:神在基督裡赦免了你;現在你們該效法神,彼此饒恕。好像蒙慈愛的兒女一樣一句加上了特別的動力。在屬血氣的生命裡,作兒女的帶有家人的形象,應當竭力高舉家族的姓氏。在屬靈的生命裡,我們也當向世人顯揚我們的父,並竭力活得配享他蒙愛兒女的身分。

五2 我們效法主的另一途徑,是要憑愛心行事。本節其餘部分,指出憑愛心行事意即彼此獻上自己。這就是基督──我們的完美榜樣──所行的。何等奇妙的事實!他愛我們。他的愛的證據就是他曾獻上自己,為我們死在髑髏地。

他的恩賜被形容作獻與神的供物和祭物。供物是任何獻給神的東西,祭物加上死的元素。他是那燔祭供物的真體,為神的旨意全然獻上,甚至死在十字架上。他的犧牲祭,表明他那不能言喻的奉獻,被形容為馨香的。邁耳評論說:「這愛不能測度,代價不菲,為那些本性不配的人獻上。這一幕情景以香氣充滿天上,以喜樂充滿神的心。」

主耶穌捨己救人,叫父神喜悅。這叫我們曉得,我們也可以捨己為人,叫神喜樂。

別人,主,別人!
讓這個作我囗號;
幫我為別人而活,
好叫我活著象主。

~麥查理

五3 使徒保羅在本節和第4節轉過來再論性罪行,並呼喚信徒要堅決地分別為聖。首先,他提到形形式式的性不道德:

淫亂。凡在一節經文中與姦淫一同被提到時,淫亂都是指未婚者中間的私通。但在這裡,淫亂和姦淫並沒有分開指出,故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性不道德。新英王欽定本(NKJV)正是這樣翻譯了。 (英語中「色情畫冊」一語,字義解作「娼妓作品」,與翻作淫亂的字有關。)

污穢——不道德的行為委實太多,但也包括不潔的圖片、猥褻的書籍和其它不雅的書刊,只催化情慾和不潔的意願。

貪婪——普遍認為這是指貪愛錢財,但這裡指肉慾──在婚姻以外滿足性需要的永不厭足的貪念(參看出二○17:「不可貪戀人的妻子……」)。

這些事在基督徒中間連題都不可。在信徒中間不可提到,不用說更是不可作。任何形式的討論,去減低其罪惡和可恥的形像也不可。輕描談寫、強辯或不斷談論,是最危險的。保羅用勸勉的話強調說:方合聖徒的體統。信徒已從世界的敗壞中分別出來了。他們應當實際地離開黑暗的情慾,在言行中分別為聖。

五4 他們的言語也當除去一切:

淫詞——這是指帶有性色彩的污穢故事​​和猥褻的笑話,並一切形式的淫​​穢和下流說話。

妄語——這是指空洞的話,是白痴者的話;也可以包括低級趣味的說話。

戲笑的話。這是指帶有令人厭惡、有言外之意的笑話或說話。我們說話時常提到一些事、以其為笑話、作為閒談話題,就會把這些事引進心思裡,趨近行事的地步。

罪的笑話往往是危險的。基督徒的舌頭不應用來說無聊、不相宜的話,倒要存著操練感謝神賜予生活上所有的祝福和憐憫的心。這是主所喜悅的,又是別人的好榜樣,對自己的心靈更有裨益。

「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四: 29)
五5 神對不道德的人的態度是不容置疑的:他們在基督和神的國里都是無分的。這判詞跟世人普遍的態度大相徑庭。世人認為性罪犯有病,需要精神科的治療。人們以不道德的事只是病態,但神卻定其為罪。人們寬宥這些事,神卻要定罪。人們說解決辦法是精神分析,神的答案卻是重生。

這里特別提到三類犯罪者,在第3節已提到──淫亂的、污穢的、有貪心的。附帶指出,有貪心的人就是拜偶像者。他是拜偶像者,因為對神存著錯誤的印象:他的觀念是,神容許人在情慾上存貪婪的心,否則他就不敢貪婪了。貪心是拜偶像的另一原因,是這樣的心使人的主意高於神的旨意。第三個原因是其結果造成人敬拜受造之物,不敬拜造物主(羅一25)。

保羅說這等人在……國里,都是無分的,這是實話。人的生命被這些罪充滿。他們是失喪的,正在自己的罪中,並且朝地獄的路走。這時候他們並不是在那不能看見的國里。當基督回來作王時,他們將不會在那國里;並且在天上永遠的國里,他們永遠被關在外面。使徒保羅並不是說雖然現在這些人在國度裡,但在基督審判台前將會有損失。這裡的主題是救恩,不是獎賞。他們可以自稱基督徒,但他們的生活卻證明他們從未得救。當然他們可以得救,悔改相信主耶穌就可以。他們若真的迴轉,就不會再行這種種的罪惡了。

請注意在基督和神的國里一句暗示了基督的神性。基督與父神同等,在國度裡作統治者。

五6 許多世人對性不道德的態度日趨寬鬆。他們說滿足肉身慾望是有需要且是有益的,抑壓只會產生歪曲和受抑制的性格。他們指道德不過是文化背景問題而已;婚前、婚外、同性戀性行為在一國的文化里被接納(神的話指責為淫亂、姦淫和墮落),就應當讓其合法化。令人很驚奇,一些主張接納性罪行的發言人,竟然是在掛名教會裡佔高位的人。這樣,那些認為性不道德就是不道德的平信徒,現在被有名的神職人員不斷地遊說,指他們的態度已不合時宜了。

基督徒不應被這樣的兩面話所欺騙。因這些事,神的忿怒必臨到那悖逆之子。我們的主對這些罪如淫亂、姦淫的態度記於民​​數記二十五章1至9節:因著與摩押女子行淫,二萬四千以色列人被殺。我們的主對同性戀的態度,在他從天降硫磺與火消滅所多瑪、蛾摩拉上,已顯露無遺(創一九24、28)。

然而神的忿怒不單以超自然的懲罰方式表現出來。犯性罪行的人也在其它方面經歷他的懲罰。內體上的影響如性病和愛滋病;從罪疚感而引起精神、神經系統和情緒上的毛病;性格上的改變──失去性別的性格變本加厲(羅一27)。當然也有神對淫亂和姦淫者最終、永遠的審判(來一三4)。在悖逆之子身上不會有憐憫──就是悖逆的亞當的後裔,並那些故意跟隨他去悖逆神的人(啟二一8)。

五7 這裡嚴肅地警告信徒,不要在不敬虔的行徑上有分。這樣是羞辱基督的名、損害別人的生命、破壞自己的見證,並招致無窮的惡報。

五8 使徒保羅為要加強第7節急切的命令,於是作出關乎光明和黑暗的有力講論(8至14節)。以弗所信徒從前曾是暗昧的,但如今他們在主裡面是光明的。保羅不是說他們曾在黑暗裡,卻說他們本身就是黑暗的化身。如今他們藉著與主聯合,成為光明了。主是光,他們在主裡面;故如今他們在主裡面是光明的。他們的狀況應當與所得地位相稱,行事為人就當象光明的子女。

五9 這插句解釋行在光中之人所結的果子。

光明所結的果子(「光明」有古卷作「聖靈」)包括一切形式的良善、公義、誠實。這裡,良善是個概括的詞語,包含一切道德上的優越;公義意即在一切向神向人的事上正直;誠實就是忠誠、公平和真實。這些性情融會一起時,基督充滿生命的光就在陰鬱黑暗的環境中照耀出來。

五10 行在光明中的人不但結出上一節所述的果子,而且能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他們試驗每一個思想、每一句說話和每一個舉動,看到底主的想法怎樣?可以怎樣顯在主面前?生活的每個細節都在探照燈下──言語、生活標準、衣飾、書刊、工作、閒暇、娛樂、家具、友誼、假期、車子和運動。

五11 信徒在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不論直接參與或在態度上容忍寬鬆。這些暗昧的事,在神在人看都是無益的。這些東西既是毫無益處,保羅就曾對羅馬的基督徒發問:「你們現今所看為羞恥的事,當日有什麼果子呢?」(羅六21)。這些也是暗昧的事:屬乎這幽暗、閉上窗戶、鎖上門、密封的世​​界。這些事反映人天生喜愛暗昧的,人的行為是惡的(約三19),於是厭惡​​光明。信徒蒙召不但去禁絕那暗昧無益的事,而且從正面說,他蒙召是去責備(或揭露)行這些事的人。他從兩個途徑作這事:第一,藉聖潔的生活;第二,靠聖靈的引導說出糾正別人的話。

五12 使徒保羅解釋為何基督徒必不可在道德敗壞的事上有分,並且必須棄絕。人們暗中犯這等卑鄙的罪是低劣的;就是提起也是可恥的,犯這些罪更不用說了。人發明這些不合自然的罪是很差勁的,說出來也會玷污聽者的思想。故此,基督徒要受教,棄絕這樣的罪,連提都不可。

五13 光顯明一切在黑暗裡的。所以聖潔的基督徒生活揭示出來,對比未重生罪惡的生命。說合宜的指責話,也可將罪的真實一面顯明出來。白禮傑說:

例如當我們的主責備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他們的行為從前在門徒眼中不算窮凶極惡,但當基督以純淨真理的光照亮他們,他們真實的一面便顯露無遺了──假冒為善的行為,昔日今日都是討厭的。

本節下半部這樣說會更好:凡事被顯明的,就是光。簡言之,當基督徒操練作光明的事奉,就是把別人帶到光面前。卑劣的人在責備的光照職事下,便變化成為光明的子女。

當然,這不是沒有例外的,並非每個顯在光前的人都成為基督徒。但在屬靈層次上,這卻是一般的原則,光有其繁衍之法。彼得前書三章1節有一個例證,教導信主的妻子藉著她們的生活榜樣,得著她們不信的丈夫歸向基督:「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這樣,若有不信從道理的丈夫,他們雖然不聽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過來。」這樣,基督徒妻子的光,就得勝不信丈夫的黑暗,使他們成為光明了。

五14 信徒的生命,應當常像一篇講章,常揭露四圍的黑暗,常向不信者發出邀請:

你這睡著的人,

當醒過來,從死裡復活,

基督就要光照你了。

這是光明的聲音,對那些睡在黑暗、躺在屬靈死亡中的人說的。光呼召他們進入生命和啟迪里去。他們若回應這邀請,基督就要照耀他們,光照他們了。

五15 在以下七節經文裡,保羅以一連串的正反勸勉,顯出愚昧腳步和謹慎品行的對比。第一個勸勉是他對讀者的一般呼籲: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象智慧人。前文已提到,行事是本書信的鑰字之一:曾七次提到,形容「個人生命的一切活動」。要謹慎行事,是按神兒女的地位而生活。象愚昧人是指從高處墮落,象世人的行為一樣。

五16 以智慧行事叫我們買贖光陰或買回時機。每一天門戶都打開,潛質很大。愛惜光陰是指生活過得聖潔,有憐憫人的德行,說話助及別人。這是很迫切的,因為我們身處的世代很邪惡。這些日子提醒我們,神不會常與人爭鬥,恩典的日子即將結束,在地上敬拜、見證和事奉的時機也即將永遠完結。

五17 所以,我們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這點很重要。因為邪惡氾濫,時間又短促,我們會受試探,把所有的年日花在自己所選擇的紛亂而狂熱的活動中。但這些都是毫無價值,並虛耗力量的。最重要的是找出神每日向我們定的旨意,並付諸實行。這是既有效又有果的唯一方法。我們可以依自己的意思和憑力量去做基督徒的事奉,卻完全違背主的旨意。智慧的路是在我們個人的生活上分辨神的旨意,又貫徹遵行。

五18 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在北美洲人的文化里,這命令簡直令人震驚,又是多此一舉,因為完全禁戒酒是很多基督徒的規矩。但我們要謹記,聖經是寫給一切文化背境的信徒的,而且在很多國家,酒是餐桌上頗普遍的飲品。聖經沒有責備人使用酒,卻責備人濫用。聖經推薦人以酒作藥用(箴三一6;提前五23)。在加利利的迦拿婚筵上,主耶穌曾變水為酒以款待客人(約二1~11)。

在下列情況濫用酒是禁止的:

1.過量(箴二三29~35);

2.成了習慣(林前六12下);

3.傷害其它信徒軟弱的良心(羅一四13;林前八9);

4.有損基督徒在社會上的見證,並且不是為神的榮耀(林前一○31);

5.若存疑心而喝(羅一四23)。

保羅建議要被聖靈充滿,不要醉酒。二者相提並論未免叫人驚奇。但我們若把兩種狀況作比較,就能看出使徒保羅為何這樣論二者。

首先,二者有共通之處:

1.在兩種情況,人都膺服在外來的能力之下。一是酒(有時稱為「酒精」)的能力;另一是聖靈的能力;

2.在兩種情況,人都是火熱的。在五旬節那天,聖靈使信徒火熱,叫人誤以為是新酒灌滿(徒二13);

3.在兩種情況,人的行為都受影響;酒醉是人的身體行動,被聖靈充滿是人的道德行為。

二者有兩方面顯著的迥異:

1.酒醉,會放蕩和放縱;聖靈的充滿絕不會如此。

2.酒醉,失去自製;聖靈所結的果子是節制(加五23)。被聖靈充滿的信徒絕不會有失去自製的表現;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林前一四32)。

有時候在聖經裡,聖靈充滿似乎是神權能的恩賜。比方,施洗約翰從母腹裡就被聖靈充滿了(路一15)。在此情況,人不用達到任何條件便可接受聖靈的充滿,他不是靠行為或禱求換來聖靈的充滿,而是主按他所喜悅的把恩賜下來。在這里以弗所書五章18節,信徒受命要被聖靈充滿。這包含他本身的行動。他必須達到一些條件,並非自動接受,而是順服的結果。

故此聖靈的充滿該與他其它職事分開,且與以下的功能不同:

1.聖靈的洗——這是聖靈的工作,要把信徒融入基督的身體裡(林前一二13)。

2.內住——保惠師藉此住在基督徒的身體裡,並賜能力給他,使他能以聖潔、敬拜和事奉(約一四16)。

3.恩膏——聖靈是恩膏,把主的事教導神的兒女(約壹二17)。

4.質和印記——我們已看過聖靈是質,保證為聖徒所預備的基業;並且也是印記,保證聖徒可得基業(弗一13、14)。

這些都是一個人得救後,聖靈在他生命上所顯露的職事。每個在基督裡的人,自然地得著這洗、內住、恩膏、質和印記。

聖靈的充滿卻有所不同。這並非在門徒生命中一次完成的經歷,卻是一個要不斷繼續的過程。這個命令依原文直譯是「要活在被聖靈充滿中」。這可以是由一次轉機的經歷開始,但是必須要分分秒秒不斷繼續的過程。今天的充滿不能代替明天的。肯定地,這是個夢寐以求的狀況,實在也是信徒在地上最理想的狀況。意思是聖靈在基督徒生命里通行不受阻,不用多為他的生命擔憂;信徒也就能在那時代為神的計劃盡忠完成職分。

信徒怎能被聖靈充滿?使徒保羅沒有在以弗所書告訴我們,只命令我們要被充滿。但聖經別處的經文告訴我們,要被聖靈充滿就必須:

1.承認並除去我們生活上一切所知的罪(約壹一5~9)。很明顯,這位聖潔者不能在有罪存留的生命裡自由工作。

2.把我們獻上讓他管理(羅一二1、2)。這包括把我們的心思、智慧、身體、時間、才乾和財富交在主面前。生命每個部分必須在他的主權下敞開。

3.讓基督的話豐豐富富地住在我們裡面(西三16)。這包括讀經、研經、遵行。當基督的話豐豐富富地藏在我們裡面,聖靈充滿的結果(弗五19)便隨之而來(西三16)。

4.最後,我們必須虛己(加二20)。一個容器要盛裝新的東西,就必須倒空舊的。要被他充滿,我們必先倒空自己。

有一個不知名的作者寫道:

就像你放下全部罪的重擔,安息在基督完成的工作上一樣,你也當放下生命和事奉的重擔,安息在聖靈現今內在的工作裡。放棄自己的努力,每早晨都接受聖靈的引導,不斷讚美主並安息,讓他管理你和你的日子。每日養成習慣,歡喜倚靠和遵從他,等候他帶領、光照、責備、教導、使用,並按他旨意在你裡面工作又與你同工。全在乎他的工作並看其為事實,不在乎眼見的和感覺。我們要相信並順從聖靈作我們生命的管治者,不再背負、管理自己的重擔;這樣,聖靈的果子就會按他的旨意在我們身上結出來,使榮耀歸給神。

人會不會知道他正被聖靈充滿?事實上,我們與主愈接近,便愈能察覺自己是全然不配和罪惡的(賽六1~5)。在他的同在裡,我們找不到自己有何可誇(路五8)。我們不曉得自己在屬靈上​​有何過人之處,有什麼「已經得著了」的感覺。被聖靈充滿的信徒是全神貫注在基督身上,而不是被自己所充滿。

同時,他會知道神正在他的生命裡,又通過他的生命去工作。他從超自然的角度看事情。環境奇蹟地豁然打開;生命被神感動;事情按著神的時間去發展;甚至自然界的力量也給他效力,似乎扣緊著耶和華戰車的輪子。他明白一切,知道神為他又藉他工作;似乎奇怪地不著緊個人利益;在心靈深處,他知道一切都屬乎主。

五19 現在使徒保羅列出聖靈充滿的四個結果。第一,被聖靈充滿的基督徒會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神的充滿打開人的囗,講說主的事;並擴展人的心,彼此分享這些事。有人看這三類詩都是指詩篇,但我們只肯定詩章是指大衛、亞薩等人蒙啟示的作品。頌詞並非啟示的歌,乃是將敬拜、感謝歸給神時用的。靈歌是任何充滿感情的創作,寫出屬靈的主題,縱使未必都直接提到神。

聖靈充滿的第二個證據,是內心的喜樂和向神的讚美,囗唱心和的讚美主。聖靈充滿的生命是個喜樂湧溢的泉源(徒一三52)。撒迦利亞是個例子,當他被聖靈充滿,便由衷地向主唱頌(路一67~79)。

五20 第三個結果是感謝: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每當聖靈作王,人便將感謝歸給神,懷著深深感激之情,並自發地真情流露。不是間歇地發生的,卻是層出不窮的。不但是在令人喜悅的事上,而是在凡事上。誰都可以為陽光感謝;要為生命中的暴風感謝,就必須聖靈的能力了。

得喜樂的最快並最確實的途徑是:

為一切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感謝、讚美神;使這種態度成為你的生活原則。因為事實上任何臨到你的災禍,你若感謝、讚美神,便是把它化作祝福。如果你能行神蹟,就沒有比這感謝的心靈更大的了;因為不用說一句話,一切臨到你的就變成喜樂了。

五21 聖靈充滿的第四個檢驗,是存敬畏基督(或作神)的心,彼此順服。歐德曼勸告說:

這是常被忽略的一句。 ……這是一個基督徒甚少應用的屬靈檢驗。 ……很多​​人以為「被聖靈充滿」的證據,就是呼叫哈利路亞、唱狂喜的歌曲並用「人不懂得的方言」來讚美。這一切可以是偽裝、騙人而毫無意義的。順服其它基督徒、舉止謙遜、謙卑而不願爭論、忍耐、溫柔──這些都是聖靈能力的確鑿明證。 ……基督徒之間彼此順服,要根據「敬畏基督的心」,要尊重他,他是主也是萬有的主宰。

這就是聖靈充滿的四種結果──說、唱、感謝和順服。但此外最少還有四種:

1.放膽斥責罪(徒一三9~12)和為主作見證(徒四8~12、31,一三52~一四3)。

2.事奉的能力(徒一8,六3、8,一一24)。

3.慷慨而不自私(徒四31、32)。

4.高舉基督(徒九17、20)與神(徒二4、11,一○44、46)。

我們應該渴慕被聖靈充滿,但只可以為神的榮耀,不能為我們自己的榮耀。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以弗所書第四章(下)17~32

4:17 所以我說,且在主裡確實地說,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
4:18 他們心地昏昧,與 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都因自己無知,心裡剛硬;
4:19 良心既然喪盡,就放縱私慾,貪行種種的污穢。
4:20 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
4:21 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
4:22 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
4:23 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
4:24 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 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4:25 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
4:26 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4:27 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
4:28 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做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
4:29 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4:30 不要叫 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
4:31 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或譯:陰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
4:32 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 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這第四章下半段,深觸我心,求主幫助我,脫去舊人,穿上新人。

呼籲有新的德行(四17~五21)

四17 這裡展開使徒保羅對一種新的道德觀的滔滔呼籲,至五章21節才完結。在主裡確實的說,是他藉主的權柄和神的感動,催促基督徒脫去他們舊生命的每樣殘漬,如同一件污穢的外衣一樣,並且要穿上主耶穌基督的美德和優點。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他們不再是外邦人,而是基督徒。他們的生命必須有相應的改變。保羅看見世上萬國沒有基督,都要沉淪在無知與墮落之中。有七樣可怕的事表明世人的光景,分別是:

沒有目的——他們存虛妄的心行事。他們生命空洞、沒有目的,也沒有成果。活動很龐大,卻無甚進展。他們捕風捉影,竟忽略了生命的偉大真實。

四18 眼瞎——「他們蒙著眼,在幻象世界中生活。」(費廉思,JBP)。他們心地昏昧。首先,他們無法明白屬靈的真理,因為他們拒絕真神的知識,於是他們便瞎了眼,這是主給他們的審判。

不敬虔——他們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或是說與神遙遙相隔。這是由於他們故意深藏的無知,而且他們心裡剛硬。他們拒絕了神在創造和良心上的光照,且轉向敬拜偶像。他們離神愈來愈遠。

四19 無恥——他們的良心喪盡。韋禾達解釋說:

慕爾把這句翻譯為:「麻木不仁。」何等貼切!當天良起初被否定,心裡就刺痛,並能聽見反抗之聲。聲音既被壓下去,就變得模糊而緘默。反抗窒息了,刺痛減輕了,最後便「麻木不仁」了。

污穢——他們刻意放縱私慾,行可恥的行為。昔日並在今日,外邦人主要的罪仍是不道德的性慾。他們墮進空前的腐敗深淵。龐培大帝的城牆,說出一個羞恥和丟臉的故事。這些罪惡仍是現今外邦世界的特徵。

猥褻——在性慾的罪上,他們行種種的污穢。這裡似乎指出,他們在種種的污穢上放縱自己,如同按私慾經商交易。

無厭——貪行。他們貪得無厭,永不知足。他們的罪造出巨大的胃囗,去犯更多的罪。

四20 以弗所信徒所認識和愛慕的基督,是何等的不同。他是純正和貞潔的化身;他並不知罪,沒有犯罪,在他裡面也沒有罪。

四21 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這句中的如果,並非表示質疑以弗所信徒的得救,而是為強調凡聽過基督並領了他的教的人,已經知道他是聖潔和敬虔生活的中心。聽了基督意思是藉著聽真道而聽了他──接受他為主和救主。領了他的教是指以弗所信徒歸主後與主相交所得著的指引。白禮傑評論說:「若是指著與耶穌的個人關係而言,所有真理需有不同的顏色,和不同的特質。基督的位格以外的真理,都缺少能力。」因為真理是在耶穌裡的(聖經新譯本)。他不但教導真理,也是真理的化身(約一四6)。耶穌這名帶我們回顧他在地上的生活,因為這是他道成肉身的名。他是那活在世上的人子,生命無瑕無疵。這是保羅剛描述的外邦人行事為人的清楚對照。

四22 在基督的地方,我們學到在歸主時,我們除掉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舊人。舊人指人在歸主前的一切行徑,就是作為亞當兒女的一切表現。變壞因為有迷惑和邪惡的渴想。這些渴想預期悅人而使人有所想望,但回顧時卻是醜惡和令人失望的。至於信徒在基督裡的地位,他的舊人已經與基督同釘同埋;實際上,信徒須看這舊人是死的。這裡保羅強調這真理的地位而言──我們已一次過脫去舊人。

四23 以弗所信徒在耶穌腳前上的第二課,是要將他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他們思想要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心智上從不潔轉為聖潔。神的靈影響人的思想過程,站在神的出發點去想,而不是從未得救者的出發點。

四24 第三課是他們一次過穿上新人。新人是信徒在基督裡的地位。這是新造,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這新人是照著神,就是他的形象造的,顯出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仁義指向別人有公正的品行;聖潔就如格連特所界定的,是:「向神有敬虔,尊敬他該站的地位。」

四25 現在保羅從信徒的地位,轉到他們的狀況。藉著與基督聯合,他們得以脫去舊人,穿上新人。他們應當在日常生活上,顯出這使人驚訝的改變。

首先,他們可以棄絕謊言,穿上真誠。在此,謊言包括任何不誠實,不論是隱瞞真理、誇大其辭、哄騙、不守約、出賣別人、諂媚,或虛報薪俸稅。基督徒的說話應該絕對可靠。他說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他若歪曲事實,基督徒的生命便成為誹謗,而不是在乎聖經了。

我們要向人人真誠,如同還債一樣。然而,當保羅說鄰舍,是特指我們的信徒同伴。經文給我們的動機很清​​楚:我們……互相聯絡為肢體(比較羅一二5;林前一二12~27)。基督徒之間互相說謊是不可思議的事,這就如身體上的神經機能有意地把錯誤的信息傳至腦袋,或如眼睛在危險迫近時欺騙身體其它器官。

四26 我們生命更新的第二個範圍是關乎罪怒和義怒。有時候信徒會公義地生氣,例如當神的性情遭抨擊時。這時必鬚髮怒:生氣。向邪惡生氣是義的,但其它時候生氣是犯罪的。當情緒帶惡毒、嫉妒、憤恨、不寬恕或因個人錯誤引致憎恨,這樣的生氣要禁止。亞里士多德說:「人總會發怒,那是容易的;但要向正確的人、以正確的程度、在正確的時間、為正確的原因,並用正確的方式,就談何容易呢。

信徒若生不義的怒氣,就必須趕快承認和棄絕。要向神和他發怒的對象承認,不可懷怨恨、不可存怒氣、不可保留憤怒。不可含怒到日落。任何事損害與神或與弟兄們相交的,必須立刻糾正。

四27 脾氣的罪不承認,便給魔鬼留立足點或工作據點。縱使我們不刻意幫助他,他也能找到很多機會。故此,我們切不可為我們生活上的怨恨、憤怒、嫉妒、憎惡或怒氣找藉囗。這些罪令基督徒喪失見證、絆倒未得救者、得罪信徒,更在心靈和肉體上傷害自己。

四28 現在保羅將注意力轉到偷竊和分享兩種對立的行為模樣。舊人偷竊,新人分享;脫去舊人,穿上新人!保羅指示說「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駁倒信徒完美無罪之說。他們仍然有舊人、邪惡、自私的本質,必須在日常生活經歷上看它們為死的。偷竊有很多方式──嚴重盜竊、不付帳、利用辦公時間見證基督、抄襲、量度不足、偽造帳項等。當然,禁止偷竊並不新鮮,摩西律法已有禁止​​偷竊的條例(出二○15)。但下述的話說出經文分明是指著基督徒的。我們不僅要禁止偷竊,更應在正當的職業上勞力,便能分給沒有這般幸福的人。恩典是聖潔的能力,律法並不是。惟有恩典的能力把竊賊變為慈善家。

這改變是徹底和革命性的。本性的傾向是要人去作工,以供應本身的所需和所望。當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就上升。生活上的事情循環不息。本節提出對世上職業的一個更尊貴、崇高的看法。這是供應家庭合適生活水平的途徑,也是緩和人類心靈和地上的、在家和遠行的需要。這需要何等的大!

四29 使徒保羅轉到關乎言語的題目,指出廢話和造就人的話的對比。污穢的言語通常指污穢、猥褻的說話,包括無意義的笑話、褻瀆的話語和骯髒的故事。但這裡所指的應該更廣泛,包括任何形式的輕浮、虛空、閒混和無聊的說話。保羅在五章4節論到淫穢可恥的話,這裡他勸我們棄絕無益的閒話,代以建立人的話。基督徒的言語應當是:

造就人——應當建立聽眾。

合宜——應當適切場合。

恩慈的——應當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四30 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若把本節與前一節連貫一起看,意思就是無聊的話叫聖靈擔憂。若與25至28節放在一起看,就是指謊言、不義的怒氣和偷竊會令他傷心。或許從更廣的意義看,可以說我們應當棄絕任何叫他擔憂的事。

在此提出三個有力原因:

1.他是聖靈。任何不聖潔的事他都憎厭。

2.他是神的聖靈,是可稱頌三一神的一位。

3.我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上文曾提過,印記指擁有權和保障。他是印記,保證我們蒙保存直到基督為我們再來,並我們的救恩完成的時候。很有意思,保羅在這裡用信徒的永遠保障,作為我們不應犯罪的最有力原因之一。

他能夠擔憂,說出聖靈是個位格,不只是一種影響力。這也表示他愛我們,因為只有去愛的人才會擔憂。神的靈所喜愛的事奉是榮耀基督,並把信徒改變成為他的形象(林後三18)。當一個基督徒犯罪,他就轉向挽回的職事。他的擔憂是信徒的屬靈成長受罪阻礙。這時候,他必須引領基督徒回到悔改和認罪的地步。

四31 所有脾氣和舌頭的罪必須除去。使徒保羅列出其中幾種。雖然不可能仔細地一一劃分,但整體的意義是明顯的:

苦毒──潛伏的怨恨、不願意饒恕人、殘忍的感覺。

惱恨──陣陣盛怒、猛烈的怒氣、發脾氣。

忿怒──慍怒、仇恨、敵意。

嚷鬧──憤怒的大叫、喊叫、怒氣的爭吵、痛罵敵對者。

毀謗──侮辱之言、詆毀、咒罵。

惡毒──向別人懷惡念、惡意、卑鄙。

四32 上述脾氣的罪應當制止,但當中空檔必須藉培植基督的本質來填滿。前者是本性的惡行,後者是超自然的美德:

恩慈──慷慨關心別人的益處,甚至在極大的個人犧牲下渴望幫助人。

憐憫的心──向別人有同情、親愛和慈憐,並樂意背負他們的重擔。

饒恕──準備饒恕過犯、寬恕個人在自己身上犯的錯誤,並推卻報復的念頭。

饒恕人的最偉大例子是神自己;他的饒恕基於基督在各各他山的工作。我們是不配饒恕的對象。沒有滿意的理由,神斷不能赦免罪。他以愛,親自滿足自己公義的要求。在基督裡,就是在他的位格和工作裡,神找到一個公義的基礎,讓他可以赦免我們。

當我們還欠他「一千萬銀子」時,他就赦免了我們;當別人欠我們「十兩銀子」時,我們理當赦免他(太一八23~28)。藍斯基指導我們說:

人犯我時,我必須赦免他;這樣我的心靈就得釋放。我若找他對我犯的過錯,我便得罪神又得罪他;也就危害神給我的赦免。不論那人有否悔改、改正、求我寬恕,這都沒有分別。我立刻赦免他。他必須帶著他的錯面對神,但這是他和神的事,與我無干。我理應根據馬太福音十八章15節去幫助他。可是,無論成功與否,在今天日落之先我必須饒恕他。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以弗所書第四章(上)1~16

4:1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
4:2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
4:3 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4:4 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
4:5 一主,一信,一洗,
4:6 一 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
4:7 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
4:8 所以經上說: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
4:9 (既說升上,豈不是先降在地下嗎?
4:10 那降下的,就是遠升諸天之上要充滿萬有的。)
4:11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
4:12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4:13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 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4:14 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
4:15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
4:16 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信徒在主裡的行事為人(四~六)

呼籲基督徒合而為一(四1~6)

四1 到這裡,以弗所書是個大分段。前面幾章論到基督徒的蒙召,最後三章催促他們行事為人要與他蒙召的恩相稱。開始到這裡,全書的主旨是恩典提升我們到達的地位;而由這裡開始,主旨是實際活在這地位上。我們在基督裡得著高升的地位,這也要求我們有相配的敬虔品行。故此,以弗所書第一至三章講論天上,而第四至六章是地方教會、家庭和社會。司徒德指出,最後幾章教導我們,「必須在教會裡培養合一,個人生活要潔淨,在家里和諧,並在我們與邪惡的勢力爭戰上要堅定不移。

保羅第二次自稱為被囚的──這次說是為主被囚的。狄奧多勒評論說:「世人看為不名譽的,保羅看為極大的光榮;他為基督受捆綁,比君王戴著冠冕更榮耀。」

保羅因對主忠心並順服而入獄,他勸勉讀者行事為人要與蒙召的恩相稱。他並非命令或督促,乃是以溫馴、柔和,並用恩言向他們呼籲。

行事為人一語,在信中出現了七次(二2、10,四1、17,五2、8、15),形容人整個生活方式。所謂相稱的行事為人,是要基督徒與自己作為基督身上肢體的榮耀身分一致。

四2 生活的每方面,都必須顯出一個似基督的心靈樣式。這包括:

謙虛──真正的謙卑來自與主耶穌的聯合。謙虛使我們察覺自己無有,又使我們以別人比自己強。這與自負和傲慢相反。

溫柔──順服神安排而不反抗、任隨人的不友善對待而不報復。這態度在那位說「我心裡柔和謙卑」者的生命中最清楚看見。韋禾達評論說:

這是一句叫人驚詫的經文!這位主創造諸世界、陳設星宿,一一稱其名、引導眾星、用秤稱山嶺、用天平平岡陵、舉起海島好像極微之物、用手心量海洋;在他面前,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一樣。當他來到世上作人生活時,竟是自己心裡柔和謙卑。他不是要樹立一個完全人的典範,並以身作則;其實他本身就是這樣的了。

忍耐──在長期激動下,仍有平和的性情並容忍的心靈。可用以下例子闡明:假如有一頭小狗和一頭大狗在一起。小狗害怕並要攻擊大狗,向大狗吠叫。大狗本可一囗咬著它,但卻安詳地容忍小狗的無禮。

用愛心互相寬容──寬恕別人的過錯和失敗,或性格、能力、脾氣。這並不是虛有其表地保持禮貌,心裡卻存著憤恨。意思是積極去愛那些使人憤怒、攪擾或令人困窘的人。

四3 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神建立教會,除去了人類中間最大的分歧──就是猶太人與外邦人中間的裂縫。在基督耶穌裡,這些分隔都被廢去。但怎樣在他們一起生活時實現出來?會否仍殘存對立?會否有建立「猶太人的基督教會」和「萬國的基督教會」的傾向?為避免任何分裂或潛伏的仇恨,保羅現在懇請基督徒之間要合一。

他們應當盡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聖靈使一切真信徒在基督里合而為一;身體有同一位聖靈內住。這基本的合一是不能破壞的。但因著爭論和爭吵,信徒似乎並不合一。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意思是與別人和平共處。和平是韌帶把身體上肢體連繫起來,縱使彼此間在本性上有很大的區別。分歧出現時,最普遍的反應就是分開,另起爐灶。屬靈的反應卻是:「總體上要合一;疑難上要有自由;凡事上要有愛眾人的心。」我們個人的肉體傾向,都足以破壞任何地方教會,或神的任何工作。故此,我們必須把自己的鄙陋、個人的念頭掩蓋,在和平里同為神的榮耀和共同的福分作工。

四4 我們不要誇大分歧,卻應當思想七樣組成真正基督徒合一基礎的正面事實。

身體只有一個。縱使有種族、膚色、國籍、文化、語言和性情的分別,但身體只有一個;這身體是由五旬節到被提時期之間一切真信徒組成的。宗派、教派和黨派,都妨礙這真理的實現。當救主回來時,乎要掃除這一切人為的分門別類。因此,我們現今的囗號應該是:「名稱黨派皆敗落,高舉耶穌基督是一切。

聖靈只有一個。同一位聖靈內住在每一位個別信徒裡面(林前六19),也內住在基督的身體裡(林前三16)。

同有一個指望。教會每一個肢體蒙召都有一個目的──與基督同在、似他、又分享他無窮盡的榮耀。一個指望包括所有等候主耶穌回來,並神在及後計劃的聖徒。

四5 一主。 「雖有稱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許多的神、許多的主;然而我們只有一位神,……並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都是藉著他有的,我們也是藉著他有的。」(林前八5、6;也參看林前一2)

一信。這是基督徒的信仰、基督身體的道理,就是「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猶3),並在新約聖經裡存留給我們的真道。

一洗。這有兩重的真實意義。第一,聖靈只有一洗,把所有信靠基督的人都放在這身體裡(林前一二13)。另外,一洗也叫悔改歸主的人承認,他們與基督在死、埋葬和復活上聯合。儘管今日有不同形式的洗禮,但新約聖經只承認信徒奉父、子、聖靈之名的一洗。藉著洗禮,門徒表明對基督效忠、舊人已埋葬,並且決志過有新生樣式的生活。

四6 一神。每位神的兒女都承認一神,就是眾蒙救贖之人的父,他是:

超乎眾人之上──他是宇宙的至上至高統治者。

貫​​乎眾人之中──他貫乎眾人之中作主,藉一切事成就他的旨意。

住在眾人之內──他住在所有信徒之內,並同時在不同地方與他們同在。

身上肢體的正常功用(四7~16)

四7 基督身體合一的道理,結合一個相輔相成的真理,就是肢體各有不同。每個肢體都有其特定的角色。沒有兩個是​​相同的,也沒有相同功用的。每人負責的部分,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他看為合適便作安排。若這裡的基督……的恩賜是指聖靈(約一四16、17;徒二38、39),那麼意思就是聖靈是那位把恩賜分配給每位聖徒,並賜能力運用恩賜的了。每個肢體都能完成所指派的工作,基督的身體便在屬靈和人數上增長。

四8 為了幫助神兒女們認識並完成自己的功用,主便把一些特別職事或事奉的恩賜,賜給教會。不要跟前一節提到的恩賜混淆。每位信徒都有一些恩賜(7節),但並非每位都有第11節所列的恩賜:這些是特別的恩賜,為教會增長而設立的。

首先,我們看見那賜下特別恩賜者,是複活、升天、得了榮耀的主耶穌基督。保羅引述詩篇六十八篇18節,預言彌賽亞要升上高天、征服並擄掠仇敵,他的得勝換來各樣的恩賜賞給人。

四9 可是問題產生了!彌賽亞怎能升上高天?他豈不是在永恆裡與父神同住高天嗎?顯然,他若要升上高天,必先從高天降下。詩篇六十八篇18節提到他升天的預言,暗示他曾先降下。我們可以把本節意譯為:「詩篇第六十八篇既說『升上』,豈不是先降在地下麼?」我們知道這就是事實。主耶穌降生於伯利恆的馬槽裡、死於十字架上、埋葬於墳墓裡。地下有時用作指陰間或地獄,但這解釋並不切合經文的論點:他升天,必須先降下,卻不是在地獄。再者,聖經指出當基督死了,他的靈去了天上,不是地獄(路二三43、46)。

新英語聖經把這節譯作:「如今『升上』一詞,暗示他也曾降到最低的地位,就是降到地上。

四10 詩篇六十八篇18節的預言裡所暗示的降下,在主耶穌道成肉身、受死和埋葬中得到全面的應驗。那從天降下的,也是那位勝過罪、撒但、鬼魔和死亡的;那遠升大氣層和星際諸天之上的,要充滿萬有。

他充滿萬有,意思是他乃一切福氣之源、一切美德之總和,並一切的至尊君王。格連特寫道:「十字架深處並榮耀的高峰之間,沒有一處是他未充滿的。」

第8節至本節的中心思想是升上高天的基督,他是賜各樣恩賜者。他回到天上之前,沒有這些恩賜。這點也可以支持教會沒有在舊約時代出現;倘若有的話,這就是個沒有恩賜的教會了。

四11 現在列舉恩賜。我們驚訝地發現,恩賜是一些人,而不是天賦或才能。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

使徒是直接蒙主差遣,去傳道和建立教會的人。他們是曾看見基督復活的人(徒一22),又有能力行神蹟(林後一二12),以證明所傳的信息(來二4)。他們與新約先知一樣,基本上職責關乎建立教會的根基(弗二20)。這段經文提到的使徒,只指著基督升天以後的使徒。

先知是神的發言人或代言人。他們直接從主得著啟示,再傳給教會。他們靠著聖靈所說的話,就是神的道。

從基本意義說,今天我們不再有使徒和先知。他們的職事隨著教會根基的建立和新約卷籍的完成而結束。我們已強調了,保羅在這裡論的是新約的先知。若看他們為舊約的先知,便會加添經文的難題和不合理之處。

傳福音的是那些傳講拯救佳音的人。他們由神所裝備,把失喪的人奪回歸給基督。他們有特別的能力,去斷定罪人的情況,細察人的良心,回答反對者的詰問,勉勵人立志歸向基督,並幫助悔改的人從神的話尋得確據。傳福音的要從地方教會出來,向世人傳福音,把悔改的人領到地方教會,讓他們得著餵養和勉勵。

牧師是基督羊群的代牧人,帶領和餵養羊群。他們的職事是智慧的忠告、糾正、鼓勵和安慰。

牧師的工作跟地方教會的長老有密切關係,最主要的分別在於牧師是個恩賜,長老是個職位。新約描述在地方教會裡有多位牧師(牧者)(徒二○17、28;彼前五1、2),卻不是只有一位牧師或主席長老。

教師是那些得著神能力去解釋聖經、分解聖經真義的人,又把神的話放在聖徒的心思和良心上。傳福音的(傳道者)從經文段落中把福音傳講出來,教師則把段落在上文下理間的關係說出來。

牧師和教師在本節一同出現,有人下結論指這裡所說的是一個恩賜,應該讀作「牧教師」。但事實不一定如此。有人可以作為教師,卻沒有牧者的心;一位牧師可能會引用聖經,卻沒有獨特的教導恩賜。倘若牧師和教師在本節裡指同一個人,那麼根據相同的文法原則,二章20節的使徒和先知也應是指同一個人。

最後,我們要小心分辨神的恩賜和天生才能。不論未得救的人如何有才幹,都不能根據新約作傳福音的、牧師或教師。除非得到那獨特的恩賜,基督徒都無法有這些功能。聖靈的恩賜是超自然的,使人能作人們看來不可能的事。

四12 我們來到談論恩賜的功用或目的。恩賜是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過程是這樣:

1.恩賜成全聖徒。

2.聖徒便事奉。

3.身體得以建立。

職不是指人受過專業訓練可以乾的特別職業。這個字的意思是指事奉,包括各樣的屬靈事奉。本節所要說的,是每位信徒當「各盡其職」。

恩賜賜下,是要成全或裝備所有基督徒去事奉主,建立基督的身體。夏雲斯的解釋無人能及,他說:

每位基督徒都受託付,因為每位基督徒都是使者。有人說福音不是走進教堂裡聽的,而是離開教堂去傳的──我們都被指派去傳揚福音。又有人說:「基督教開始時是一群所謂平信徒的見證人;但現在成為了一個由平信徒在財政上支助的專業聖職架構!」今天,我們僱用一位教會同工,「全職處理基督徒的工作」,我們就在禮拜天坐在教堂裡觀看他們工作。但其實每位基督徒都要全職事奉,……而實際上也需要有牧​​師、教師和傳道者的特別職事──但為的是什麼?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

這些神所賜的人的事奉,不應使人們不斷倚賴他們。他們倒要朝著一個日子去工作,就是聖徒能夠自己繼續長進的時候來到。我們用以下的圖作描述:
 

中心的圓點指那教師的恩賜。他向周圍的人工作,裝備他們在信心上得著建立。他們就出去藉神賜下的恩賜,向其它人工作。這樣,教會便能增長。這是基督的身體在量和靈裡增長的屬神方法。

把基督徒的事奉局限於一班特選的人,其實是阻礙屬神的人的成長,抑制向全地傳福音的目標,並妨礙教會的增長。聖品人與平信徒的畫分並沒有聖經根據,且會是福音廣傳的最大障礙。

四13 很多人問:「這個增長的過程維持多久?」本節就是答案:直等到我們眾人達到同歸於一、成熟和一致的狀況。

同歸於一。當主把他的教會接到天上,我們眾人就達到在真道上同歸於一。在許多的事情上,「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在許多事上我們持不同的見解,但到那時都要完全一致,達到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了。現在信徒對主自己、他的形象、他教訓的含意,都有不同的觀感,到那時我們就要面對面見主,像他知道我們一樣。

長大成人。在教會被提時,我們便完全長大並成熟。不論在於個人或基督的身體,我們都達到屬靈的完全成長。

酷似基督。我們都要有他的形象。在道德上每個信徒都似基督,這整體的教會要成為一個成長的身體,完全配合那榮耀的頭。 「基督的豐滿就是教會,教會是他的豐滿所充滿的。」(格連特譯)教會的身量是指教會的完全成長,指神對教會成長的計劃的成就。

四14 當恩賜按著神指定的方式運作,而聖徒又活躍地事奉主,就可避免三方面的危險──不成熟、不穩固和受欺騙。

不成熟。信徒若從未積極參與基督的事奉,就仍是屬靈的小孩子。他們發育不全,因為缺乏操練。希伯來書作者說:「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另教導你們。」(來五12)

不穩固。另一樣危險是屬靈事上的變化無常,不成熟的基督徒容易被可笑的新奇事物,和時尚的充內行者所動搖。他們成為宗教上的吉卜賽人,不斷在吸引人的狂想之間飄來飄去。

容易受騙。最嚴重的是受騙的危險。信徒象嬰孩般並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心竅又未曾習練得通達,分辨不出好歹(來五13、14)。無可避免,他們碰上錯誤的異端,以熱心和表面的誠懇感動他們。因這樣的人會用宗教的術語,他們便以為他必然是真正的基督徒了。如果他們熟讀聖經,便能看出這些人在言語上的誆騙把戲。但如今他們被異教之風搖動,被無恥的欺騙法術帶進系統化的錯謬裡。

四15 這段的最後兩節描寫基督身體的正常生長過程。首先要堅持教義:惟……說誠實話(「誠實話」可作「真理」,下同)。基本的信仰不容妥協。第二,必須有正確的心靈:惟用愛心說誠實話。若以其它的方式說出來,結果只是單方面的見證。白禮傑勸告說:

真理是我們生活、動作、存留的元素。 ……但真理必須不分割地與愛相繫;粗鄙地傳講的並不是真福音。信息的感染力,被傳信息者不一致的心靈破壞了。 」

當恩賜裝備聖徒時,聖徒便活躍地投身事奉,凡事長進連於基督了。基督是他們長進的目的和目標,長進的範疇是凡事。在生活的每一方面,他們都愈來愈象基督。元首在教會中行使主權,他的身體就能在世人面前確實無誤地代表他了。

四16 主耶穌不僅是長進的目標,更是長進的源頭。全身都靠他進入增長的過程。聯絡得合式一句,把身上肢體的奇妙契合形容出來。意思是每個肢體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功用,完美地互相聯絡起來,成為一個完整而活潑的有機體。接著論到每個肢體是重要、缺一不可的: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人體主要由骨、器官和肉組成。骨由關節和韌帶聯結,器官之間也由韌帶連上。每個關節和每根韌帶在身體的生長和功用上,都有其角色。在基督的身體上也一樣。沒有一個肢體是太表面的,甚至最卑微的信徒​​也是不可少的。

當每位信徒都完成其當有的角色,身體就生長如一個和諧、緊密的整體。說實在一點,這便叫身體漸漸增長。聽來似乎矛盾,簡單來說就是當肢體以聖經作餵養、禱告、敬拜並為基督作見證,身體本身就刺激身體生長。如薛弗爾所說:「教會像人體一樣,不斷在自我建立。」除了體質大小增長外,也在愛中建立自己。這是說到肢體間的彼此關顧。當基督徒住在基督裡,在教會中盡上合宜的功用,他們便在愛中和在合一里緊密地生長。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以弗所書第三章(下)14~21

3:14 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
3:15 (天上地上的各(或譯:全)家,都是從他得名。)
3:16 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
3:17 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
3:18 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
3:19 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 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
3:20  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3:21 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


保羅為聖徒祈禱(三14~19)

三14 現在,使徒保羅重拾由第1節開始、被這奧秘的插曲中斷的思路。故因此一語是回看第二章形容外邦人按本質,和他們藉與基督聯合的身分。他們從貧窮和死亡變為豐盛和榮耀。使徒保羅禱告,求他們因地位被高升,常活在實際的喜樂之中。

他禱告的姿勢也被提到:屈膝。這並不是指跪下是禱告的必然體姿,但這必須常是我們心靈的態度。我們可在行路、坐下或躺臥時禱告,但我們的靈應當謙卑、尊敬而下跪。

這禱告是向父的。廣義說,神是所有人的父,意思是父神是他們的創造主(徒一七28、29)。狹義說,父神是所有信徒的父,意思是他把他們生進他屬靈的家(加四6)。還有特別的意思,他是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意思是他們本是同等的(約五18)。

三15 保羅看見父神的獨特角色,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從他得名。意思可能是:

1.天上地上所有得贖的人,都以他為一家之首。

2.所有受造者,包括天使和人類,都欠他創造之恩,不僅是個人的創造,還有各家的創造。天上各家包括不同級別的天使;地上各家就是從挪亞繁衍出來的各民族,現在已分為不同的國家。

3.宇宙中所有的父都從他得名。神是父,是最起初和最完美的,此乃一切別的父親關係的原型。費廉斯把本節譯為:「天上地上所有的父,都從他得名。」

三16 我們不禁感覺到保羅的祈求廣大: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叫你們……。他祈求聖徒的靈命能剛強起來。剛強到什麼地步?詹姆遜、霍石、鮑爾朗答道:「根據他豐富的榮耀,並非按我們狹隘的心腸。」傳道者常指出,從……豐足取出和按著……豐盛是有分別的。富有的人從他的豐足取出,施與微不足道的數目,這與他的財富不成比例!保羅求神按著他十全十美的豐盛,賜予力量。主有無限豐盛的榮耀,聖徒要預備好迎接主所傾倒的豐富!我們為什麼向如此偉大的君王求那麼少呢?有人向拿破崙求極大的恩寵,就立刻得到了,因為拿破崙說:「他祈求愈大,使我愈有光榮。

你到君王面前,
帶著很多祈求;
因他恩典能力廣大,
無人能求得太多。

~約翰紐頓

我們來看保羅禱告的細節。看似一連串個別的祈求,但我們當思想這是個過程,每個祈求都是下一個的根據。試想這是個金字塔:第一個祈求是底層的石頭。當禱告繼續,保羅就把金字塔建上榮耀的高峰。

第一個祈求,是叫他們心裡(下文作「內在的人」,參看聖經新譯本)的力量剛強起來。所求的祝福是屬靈的能力;並不是施行引人入勝的神蹟,而是成為成熟、穩定、有智慧的基督徒所需的屬靈活力。賜這能力的是聖靈。當然,他必須透過我們以神話語為糧、呼吸禱告的純淨空氣,並在日常事奉主上操練,才可把這能力賜給我們。

經歷這能力的是內在的人(聖經新譯本;和合本作「心裡」),就是我們本體的屬靈部分。這內​​在的人喜歡神的律(羅七22);外體雖毀壞這內在的人仍一天新似一天(林後四16)。這內​​在的人雖是出於神,但仍需要能力、生長和發育。

三17 第二步是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聖靈策勵的結果是:我們剛強起來,使基督……住在我們心裡。事實上,主耶穌在信徒信主時,就親自內住在信徒裡面(約一四23;啟三20);但這不是禱告的主題。這不是他內住在信徒裡面的問題,而是他能否安居的問題!他長遠住在每個得救的人裡,是永久的住客;但他要求進入每個房間和內室,藉此他不致因犯罪的言語、思想、動機和舉動而憂傷,並享受與信徒不斷的交通。基督徒的心就是基督的家,是他最喜愛的地方──就像馬利亞、馬大和拉撒路在伯大尼的家。故然心是指屬靈生命的中心,控制行為的每方面。實際上,使徒祈求基督的主權推展至我們所讀的書、所作的工、所吃的糧、所花的錢、所說的話上──簡言之,就是我們生命中每個細節。

我們靠聖靈愈得剛強,我們就愈象主耶穌自己。我們愈像他,他便愈「能安居,在我們心中賓至如歸。」(鄔斯特評註)

我們因信,進入他內住的福分裡。這包括不斷倚靠他、不斷向他降服,並不斷承認他是「心裡的一家之主」。正如羅倫斯弟兄欣然指出,我們「因信操練他的同在。」

於此,保羅的禱告已包括三位一體神的每個位格。他求父(14節)藉聖靈(16節)使信徒剛強起來,好讓基督在他們心里安居(17節)。我們禱告有一個極大的權利,就是我們請求永恆的神本體,為別人和我們工作。

基督在心里通行無阻的結果,是叫基督徒的愛心有根有基。保羅在此藉用植物學和建築學的詞彙。植物的根供應養分和維持;建築物的地基是樓宇的根基。如史廓治所說:「愛是我們的生命紮根的土壤,也是我們的信心安處的磐石。」愛心有根有基,就是要建立在以愛為生命的方向。愛的生命是仁慈、不自私、破碎和溫順的生命。這是基督的生命,在信徒身上表達出來(參看林前一三4~7)。

三18 剛才的祈求,概述了一個屬靈長進和發展的過程,預備神的兒女能完全掌握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基督的愛」這子句在原文沒有,和合本加上,以便明白),是何等長闊高深。

在談到長闊高深之前,請先註意和眾聖徒這子句。題目很廣大,每位信徒只能掌握其中一小部分。故此,我們有必要與別人一同研習、討論和分享。聖靈使用有心的信徒,聚集一同默想,從聖經發掘更多新的亮光。

長、闊、高、深,常被指作基督的愛,儘管經文未有提到。其實,基督的愛在下一句才提到。若是指基督的愛,便可看出以下的關係:

闊──世人(約三16)

長──永不止息(林前一三8)

深──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8)

高──直到天上(約壹三1、2)

邁耳說的很好:

我們的眼界向前看或回顧,都歷久常新。我們看耶穌的臉,有上數千年的日子,就正如我們初登樂園門前一樣,他的臉是活潑、迷人、深不可測的。

但長闊高深也可指在以弗所書有重要地位的那奧秘。事實上,長、闊、高、深在經文本身也俯拾即是:

1.闊描寫於二章11至18節,指神施恩廣博拯救猶太人與外邦人,然後將他們都歸入教會。這奧秘包含這兩類別的人。

2.長是從永遠到永遠。昔日,信徒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蒙揀選(一4);將來,在永恆裡神要向我們長遠揭示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二7) 。

3.深,二章1至3節有栩栩如生的描述。我們曾陷入無法言喻的罪和墮落的深淵裡。基督來到這污穢、敗壞的深淵,目的是為我們死。

4.高,在二章6節。我們不單與基督一同復活,還一同坐在天上的寶座上,分享他的榮耀。

長、闊、高、深,是如此浩大,直到永遠。我們默想,就如史廓治說:「我們所能作的,是從繽紛的聖潔話語中找出秩序來。」

三19 接著使徒保羅籲請聖徒要藉經歷,以能知道基督那超乎知識的愛。他們永遠也無法認識得透徹,因為這愛是無岸的海洋;但他們的認識可以與日俱增。故此他祈求我們對奇妙的主那奇妙的愛,有深刻而實際的認識和享受。

這偉大禱告的高峰,就是保羅祈求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神本體一切所充滿的,都居住在主耶穌裡(西二9)。他因著我們的信心愈能內住我們心中,神一切所充滿的便愈多充滿我們。我們永不能被神一切所充滿的全然充滿,但這是我們所朝著的目標。

雖然我們已討論過本節,但必須說我們所認識的只是鳳毛麟角。我們研讀聖經,很多時候發現其中真理是超乎我們的能力去明白或解釋的。我們可以用比喻解釋,譬如針箍掉在海洋里便盛滿了水,但只佔海洋的極小部分而已!我們已提過這一切。奧秘仍是奧秘。我們只能對神的話語產生敬畏,並讚歎其無窮無盡。

保羅的頌讚(三20、21)

三20 禱告以一段感動人心的頌讚作結束。上述的祈求極闊、放膽,甚至幾乎不可能。但神能成就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他能力的浩大,從保羅以迭字金字塔方式,來形容極豐富的祝福便可看見:


能成就

能成就我們所求的

能成就我們所想的

能成就我們所求所想的

能成就一切我們所求所想的

能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能充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能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神答允禱告的方法,乃是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這是指著聖靈,他不斷在我們生命里工作,務要結出有基督性情的果子、責備我們的罪、在禱告中引導我們、在敬拜中感動我們、在事奉中指引我們的路。我們愈把自己獻上給他,他就愈有效模造我們似基督的樣式。

三21 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神是讚美的對象,且配得永遠的讚美。他的智慧和能力顯於眾天使天軍;顯於太陽、月亮、星宿;顯於動物、鳥類、魚類;顯於火、雹、雪、霧;顯於風;顯於大山、小山、樹木;顯於君王萬民、老人少年;又顯於以色列和列國。這一切都要讚美主的名(詩一四八)。

有另一群人,要把無窮盡的榮耀歸給神,就是教會──基督是頭,信徒是身體。這得贖的團體是永遠的見證人,證明他那無可比擬、令人驚嘆的恩典。威廉斯寫道:

這位作為神和父的神,他的永遠榮耀要在教會和基督耶穌裡,顯明出來,直到萬世萬代。何等驚人的宣言!基督與教會成為一體,永遠展示的媒介。

現在,教會應當「在讚美的事奉上、肢體純潔的生活上、福音廣傳全地上,並為人類苦痛和需要而服侍上」(節錄自歐德曼著作),把榮耀歸給他的名。


這讚美的期間,要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當我們聽見保羅在教會中間,並在基督耶穌裡,呼召人向神發出永遠的讚美,我們心中的反應是衷心地說阿們!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以弗所書第三章(上)1~13

3:1 因此,我─保羅為你們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替你們祈禱(此句是照對十四節所加)。
3:2 諒必你們曾聽見 神賜恩給我,將關切你們的職分託付我,
3:3 用啟示使我知道福音的奧祕,正如我以前略略寫過的。
3:4 你們念了,就能曉得我深知基督的奧祕。
3:5 這奧祕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像如今藉著聖靈啟示他的聖使徒和先知一樣。
3:6 這奧祕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
3:7 我作了這福音的執事,是照 神的恩賜,這恩賜是照他運行的大能賜給我的。
3:8 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然而他還賜我這恩典,叫我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
3:9 又使眾人都明白,這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 神裡的奧祕是如何安排的,
3:10 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 神百般的智慧。
3:11 這是照 神從萬世以前,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所定的旨意。
3:12 我們因信耶穌,就在他裡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地來到 神面前。
3:13 所以,我求你們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榮耀。


插曲的奧秘(三1~13)

三1 保羅在本節作了一個聲明,卻在第2節打斷了,到第14節才繼續聲明的內容。加插的經節是個插曲,主旨是個奧秘──基督與教會。

特別之處是現今的教會時代,就是神管治計劃的插曲。事情的解釋是這樣:舊約時期的大部分歷史,主要是神對猶太人的管治。事實上,從創世記第十二章至瑪拉基書第四章,故事的中心幾乎全是關於亞伯拉罕及其後裔。主耶穌來到地上,被以色列人拒絕了。結果,神暫時擱下以色列作為神在地上揀選的百姓的地位。我們現在的教會時代,猶太人與外邦人在神面前有同等地位。在教會建造完成,被接到天家後,神就要恢復對以色列國的計劃,預言的時針又再移動了。故此,現今的時代是神在過去和將來管治以色列的插曲。這是神計劃中的新管理規模──是空前絕後的。

第2至13節,保羅頗仔細地解釋這插曲。他以文法的插句方式來描述時代管治的插曲,此舉豈是巧合?

使徒保羅這樣展開段落:因此,我保羅為你們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因此一語聯上他剛才所說,關乎外邦信徒藉與基督聯合而被帶進的特權地位。

普遍認為,本書信寫於保羅在羅馬首次被囚的時候,但他沒有自稱為在羅馬的囚犯;這含有失敗、自憐,或搖尾乞憐的意思。保羅卻自稱為基督耶穌被囚的,帶有接受、尊嚴和勝利之意。安汝慈說的好:

以弗所書毫無牢獄的味道,因為保羅的靈裡沒有被捆綁。他雖然是在羅馬的囚犯,卻沒有公認,並自稱是基督耶穌被囚的。這個不屬世界的得勝秘訣是什麼?保羅的靈與基督同在天上,縱然肉身被關在獄中。

他被囚確實是為了外邦人。他傳道的日子,教導信主的外邦人在基督的教會裡與信主的猶太人享有同等的權利,因而受到猛烈的對抗。最後他被逮捕,並要在該撒面前受審,是被人誣告,指他帶同以弗所人特羅非摩進了聖殿外邦人不准進去的範圍(徒二一29)。指控的背後是宗教領袖的強烈敵對。

三2 現在保羅中斷他的思路,前來講論奧秘,就是剛提到字義上的插句與時代的插曲有關的。

本節中的諒必(諒必你們曾聽見……),可能使人以為使徒保羅的讀者並不曉得他對外邦人的特別使命。事實上,本節有時候被用以證明保羅並不認識收信人,所以本書信應該不是寫給親愛的以弗所信徒的。但「諒必」常帶有「既然」之意,故費廉斯把這句意譯為:「因你們必曾聽見……」他們必然知道,這託付他的特別職事。他形容那職事為神賜恩……的職分,這裡職分是指作管家。管家是受託管理別人的事情。保羅是神的管家,受託發表新約教會的偉大真理。神恩典的管治,可從三方面看出:

1.蒙揀選者。保羅蒙揀選,得著如此崇高的權利,是他不配得的榮幸特權。

2.信息的內容。這是神所賜白白、人所不配得的恩慈。

3.接受恩典的人。外邦人是不配得這般恩寵的。

然而,這恩典的管治託付給保羅,叫他傳給外邦人。

三3 這奧秘不是從別人學的,也不是憑本身的才智發現的,而是神用直接啟示使他知道的。我們不知道事情發生在何處,或是怎樣發生;我們只知道神以某種奇異的方法,告訴保羅他以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組成教會的計劃。我們提過,奧秘是在當前無人知曉、也是人所不能知的事情,現今由神啟示出來的神聖秘密。使徒保羅在下列經文略提過這奧秘:一9~14、22、23,二11~22。

三4 他所寫關於這奧秘的,足以讓讀者看見他對基督的奧秘有神所賜的洞察力。白禮傑把這段經文意譯如下:

關於我從前寫過的,為了表達得更清楚,我現在把這奧秘寫得詳細一點,你們便知道你們的導師已得著這奧秘的圓滿啟示……

達秘新譯本把「基督的奧秘」指為那奧秘的基督,就是頭和身體(別的例子說明基督的名包括主耶穌和屬他的人,參看林前一二12)。

三5 本節和第6節說出奧秘最完整的定義。保羅解釋何謂奧秘後,再解釋何謂基督的奧秘。

首先,這是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的真理。意思是無法在舊約裡找到;或許那裡有預表和影像,但那時候,這真理仍不為人知。

第二,這是在如今藉著聖靈啟示神的聖使徒和先知的真理。神是啟示者;使徒和先知是特定接受啟示的人;聖靈是讓啟示臨到他們的管道。

我們要看見使徒和先知是指新約的,而不是舊約的,否則本節就自相矛盾了。上半節指這真理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故舊約先知並不知道。那麼又怎能在保羅的日子啟示給已死了幾百年的人?其明顯意思是,基督與教會的偉大真理,是要啟示給復活的主特別託付去作他發言人或代言人的,就如保羅這在教會時代的人。 (保羅沒有自稱是唯一得知這神聖奧秘的人,他只是許多人中之一;然而他藉所寫的書信,最先把這真理傳給他那代的外邦人,併後來的世代。)

我們也當提出,許多基督徒持不同見解。他們指教會在舊約中也存在,以色列就是教會,只是教會的真理如今才較完整的啟示出來。他們說:「這奧秘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像如今啟示出來。從前是知道的,但不及如今透徹。我們有更完整的啟示,但我們仍然是屬神的以色列,延續作神百姓的。」為支持論點,他們舉出英王欽定本使徒行傳七章38節,以色列國被稱為「曠野中的會」(英文為Church即教會;而新英王欽定本,新美國標準本譯作Congregation即會眾)。神的選民被稱為曠野中的會眾是不錯的,但不表示他們與基督的教會有關係。畢竟,希臘文ekklesia可泛指任何集會、會眾,或蒙召的團體。不僅應用於使徒行傳七章38節的以色列,同一個字也用於使徒行傳十九章32節,譯作「聚集的人」,形容一群外邦的暴徒。我們要從上文下理,分辨何時是「教會」,何時是會眾。

但他們辯稱本節指的是教會在舊約已出現,不過不像今天的啟示那麼完整又怎麼說呢?歌羅西書一章26節有答案,那裡清楚指出這是「歷世歷代所隱藏的奧秘,但如今向他的聖徒顯明了」。不是啟示程度的問題,而是啟示事實的問題。

三6 我們來到這奧秘的核心真理,就是在主耶穌基督的教會裡,信主的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作肢體、同蒙應許。換言之,歸主的外邦人今與歸主的猶太人享有同等的名分和權利。

首先,他們同為後嗣。論到基業,他們與得救的猶太人平分秋色。他們是神的後嗣,與基督同作後嗣,也與所有得贖的人同為後嗣。

他們又同為一體。他們不再有距離,或處不利之地,卻在教會裡,與猶太人享有同等地位。

最後,他們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蒙應許。這裡的應許會是指聖靈(徒一五8;加三14),或包括在基督耶穌裡的人,從福音所得的一切應許。外邦人和猶太人在這一切上是夥伴。

在舊約時代,並將來基督的國里,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舊約時候,以色列在神面前擁有特權地位。猶太人若聽到外邦人要與他們在神的應許上平分秋色,必引為笑話。這種想法當然不對。以色列的先知確曾預言外邦人蒙召(賽四九6;五六6、7),只是他們未曾指出外邦人要在一個身體上同作肢體,而猶太人也沒有優先權。

在將來我們主的國里,以色列要成為萬國之首(賽六○12);外邦人要蒙福,但必須通過以色列人(賽六○3,六一6;亞八23)。

基本上,以色列的呼召是在屬地的地位上得著今世的福氣(申二八;摩九13~15),縱使這並非他們專有。教會的呼召是要他們在屬天的地位上,得著屬靈的福氣(弗一3)。以色列稱為神屬地的選民;教會稱為基督屬天的新婦(啟二一2、9)。以色列在千禧年裡,在基督管治下蒙福(何三5);教會要與他在整個宇宙中一同作王,同享他的榮耀(弗一22、23)。

故明顯地,教會並非以色列或國度,教會是個嶄新的團體和獨特的相交個體,也是聖經記載擁有最高權利的信徒團體。基督升天,賜下聖靈,教會就建立起來(徒二);教會藉聖靈的洗形成(林前一二13);在被提時成全,所有屬基督的都要被接到天家去(帖前四13~18;林前一五23、51~58)。

三7 保羅已強調在教會中,外邦人與猶太人是夥伴,現在他開始論到他自己在這事上的職分(7至9節)。

首先,他作了這福音的執事。鄔斯特寫道:「『執事』一詞有點誤導,因這是今天用作表示教會牧師的專有名詞。」在新約中,這詞從不是這個意思,基本意思是僕人;保羅的意思是他為此奧秘事奉主。

這職事的性質是給受職者一分不配得的恩賜:是照神的恩賜……賜給我的。這不僅顯出恩典,更彰顯神的大能,臨到一位驕傲、自義的法利賽人,拯救他的靈魂,委任他作使徒,使他能接受啟示,又使他在事工中剛強。故保羅說這恩賜是照他運行的大能賜給他的。

三8 使徒保羅自稱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對一些人來說,這似乎是故作謙卑。事實上,這是被聖靈充滿的人對自己的正確評估。人若看見基督在他榮耀裡,就必知道自己的罪污和無用。保羅更加有曾逼迫主耶穌(徒九4),就是逼迫神的教會的記憶(加一13;腓三6)。可是,主仍以特別的方法,託付他把福音傳給外邦人(徒九15,一三47,二二21;加二2、8)。保羅是外邦人的使徒,正如彼得是猶太人的使徒一樣。他的職事有兩方面:一關於福音、二關於教會。首先,他告訴人們如何得救,接著就領他們認識新約教會的真理。在他看來,傳福音本身不是最終目標,而是建立和鞏固各地新約教會的一步。

他職事的第一個功用,是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白禮傑說的很好:

兩個吸引人的用詞:豐富和測不透,傳達那最寶貴的事,是蘊藏無限豐盛的。寶貴的東西常很罕有;罕有使其價值連城。但在這裡,最寶貴的也是沒有窮盡的──情感與愛、功德、成聖、安慰與改變能力的豐富,都沒有限量,並能滿足心裡每一樣需要、渴望和思念,從今直到永遠。

凡信靠主耶穌的人,立即成為屬靈的千萬富翁;他在基督裡擁有取之不竭的珍寶。

三9 保羅職事的第二部分,是使眾人都明白「這奧秘的安排」(​​達秘新譯本)。換言之,是使他們明白這奧秘實際上是如何作成的。神在今世的計劃,是從外邦人中間揀選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徒一五14),作為他兒子的新婦。這計劃所包括的一切,就是這奧秘的安排(管治,新英王欽定本註腳)。這裡眾人必是指眾信徒。未得救的人絕不能明白這奧秘中的深奧真理(林前二14),故此保羅提到的眾人是眾民中得救的人──猶太人與外邦人、為奴的與自主的。

這奧秘是歷代以來隱藏在……神裡的。計劃從永遠就在神心裡,但這裡的意思是他在人類歷代歷史以來,把它存為秘密。我們再留意到,聖靈用心告訴我們,整體的教會或召會是嶄新、獨特、史無前例的。除了神以外,從沒有人知道。這秘密是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裡的。他創造宇宙中的物質,創造歷代,又創造教會,但他憑自己的智慧,決定把這新創造的知識隱藏起來,直到基督第一次降臨。

三10 在這奧秘上,神當前的旨意之一,是向天上眾使者顯出他百般的智慧。保羅再用學校的比喻;神是教師,宇宙是教室,尊貴的天使是學生。課題是「神包羅萬有的智慧」,教會就是教材。在天上,天使必要來欣賞神難測的審判,並驚嘆他難尋的道路。他們觀看神如何得勝罪,使自己得榮耀;神如何差遣天上至善的,來替代地上最惡的;他如何以極重代價救贖他的敵人,以愛征服他們,又預備他們作他兒子的新婦;他如何把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賜給他們。他們又觀看藉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工作,神得著的榮耀,並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所得的福氣,比罪未進入世界時更豐富。神得到辯護,基督得著高舉,撒但敗倒了,教會在基督裡登上寶座,分享他的榮耀。

三11 奧秘本身、奧秘的隱藏、其最後的揭示及如何彰顯神的智慧,都是照神從萬世以前,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所定的旨意。創世以前,神已知道撒但將要墮落,人會犯罪隨夥。他已預備了對策,這是他絕妙的計劃。這計劃藉基督道成肉身、受死、復活、升天並得榮耀而完成。整個計劃以基督為中心,也藉他實現。現在,神能拯救不虔不敬的猶太人和外邦人,使他們成為基督身體上的肢體,效法他兒子的形象,又以獨特的方式尊他們為羔羊的妻,直到永遠。

三12 由於基督的工作和我們與他聯合,我們現今得著不能言喻的權利,隨時進到神面前,滿心相信禱告必蒙垂聽,毋須懼怕受責備(雅一5)。我們放膽無懼,因我們作兒女稱呼父神,態度尊敬,便沒有懼怕。我們可以來到神面前,因我們在禱告裡有自由向神說話。我們篤信不疑,因有把握得到一個可喜、蒙垂聽、有智慧和仁愛的答案。這些都是因信耶穌,就是我們在主耶穌基督裡的信心。


三13 保羅因看見自己的尊貴職事,併其奇妙的效果,便鼓勵聖徒不要因他所受的苦而灰心。縱使忍受患難,他因著能向外邦人傳道而感到歡欣。他勸他們不要因他遭遇的困難而灰心,倒更當因他被算是配為主耶穌受苦而引以自豪。他們應因著他受患難反而帶給他們和其它外邦人的益處而歡樂;他們當看他現今被囚為榮耀,不是羞辱。

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以弗所書第二章(下)11~22

2:11 所以你們應當記念: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受割禮的;這名原是那些憑人手在肉身上稱為受割禮之人所起的。
2:12 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 神。
2:13 你們從前遠離 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
2:14 因他使我們和睦(原文是因他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
2:15 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2:16 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 神和好了,
2:17 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
2:18 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
2:19 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 神家裡的人了;
2:20 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
2:21 各(或譯:全)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
2:22 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 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猶太和外邦信徒在基督里合一(二11~22)

在本章前半部,保羅描述了個別外邦人和猶太人的救恩。現在,他論到二者從前的民族分歧廢去了,又談到他們在基督裡的合一,並他們組成教會──主的聖殿。

二11 在本節和12節,使徒提醒讀者,他們歸主前生來是外邦人,在猶太人眼中是被排擠的。首先,他們遭鄙視,這可從猶太人稱呼他們為沒受割禮的看出。割禮表明以色列人是神立約之民。這樣稱呼外邦人表示他們在身體上沒有這手術的記號。 「沒受割禮的」是種族性的污辱,跟今日人們給受鄙視民族的稱號類似。大衛論到歌利亞說:「這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是誰呢?竟敢向永生神的軍隊罵陣麼?」(撒上一七26)我們看見這話,可稍揣摩到其尖銳。

相反地​​,猶太人自稱為受割禮之人,他們引以為傲。這稱呼表明他們是神在地上揀選的子民,與地上一切民族有分別。保羅似乎反對他們的誇耀,指出割禮不過是憑人手作在肉身上,是屬肉體的。雖然他們有這外表的記號,證明自己是神立約之民,但內裡卻沒有真正信主的真實。 「因為外面作猶太人的,不是真猶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禮,也不是真割禮。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猶太人;真割禮也是心裡的,在乎靈不在乎儀文。這人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乃是從神來的。」(羅二28、29)

猶太人的割禮是否作在心裡?本節指出,他們看自己是蒙揀選之民,外邦人是遭鄙棄的。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的仇恨,是世上古今最大的種族和宗教分歧。猶太人享有在神面前極大權利的地位(羅九4、5)。外邦人卻是外人,他若要以真神指定的方式敬拜他,便得先轉入猶太國籍(如喇合和路得)。耶路撒冷猶太人的聖殿,是神在地上唯一立為他名的居所,也是唯一人能靠近他的地方。外邦人被禁止進入殿的內院,違者要受死。

主耶穌與一位從推羅、西頓地方來的外邦婦人會面。他把猶太人描述為家裡的兒子,外邦人為桌旁的小狗,以試她的信心。她承認自己只是一條狗,想得著兒子從桌上掉下的碎渣兒。當然,她的信心獲得嘉許(可七24~30)。在本節,使徒提醒讀者,他們從前是外邦人,是被鄙棄的。

二12 外邦人與基督無關:他們沒有彌賽亞。基督是應許賜給以色列民的。縱使經上預言祝福要藉彌賽亞的職事流到萬民(賽一一10;六○3),但他被命定生來作猶太人,原則上只服事「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太一五24)。他們沒有彌賽亞,更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外人是沒有「所屬」的,他是異鄉和外國人,沒有國民的權利。在以色列國的社會來說,外邦人站在外頭,眺望進去。他們更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神曾通過一些人如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大衛和所羅門,與以色列國立約,諸約皆應許猶太人蒙祝福。為著一切可知的實際的目的,外邦人都被置在圈外;從民族或個人來說,他們都沒有指望。就民族來說,他們的地土、政權或人民,都沒有存留的把握。就個人來說,他們的前景淒涼:他們沒有指望,一切都歸到墳墓去。有人說,他們的將來是個無星的冷夜。最後,他們活在世上沒有神。這不是說他們是無神論者,他們各有木頭石頭的神,又向他們膜拜,卻不認識那位獨一的真神。在一個無神、敵擋神的世界,世上的人都是沒有真神的。

二13 如今這詞,表明另一個突然轉變(比較二4)。以弗所的外邦人從一個與神遠離和局外人的地位,被拯救進到與神親近的地位。他們歸主時這便發生了。他們信靠救主,神就放他們在基督耶穌裡,在愛子裡悅納他們。此後,他們就得以親近神,象基督一樣,因他們都在基督耶穌裡。引致這奇妙改變的代價,是他(基督)的血。在這些外邦罪人能享有親近神的權利前,他們的罪得先潔淨。惟有在各各他山所流基督的血,才有此功效。當他們以誠實的信接受主耶穌,他寶血一切潔淨罪的價值都算入他們的帳上了。

耶穌不但使他們得親近,還創造出一個新群體,在其中,猶太人與外邦人的古老仇恨從此了結。在新約時代出現之前,世人分為兩類──猶太人與外邦人。現在,我們的主加添第三類──神的教會(林前一○32)。在以下幾節,我們看見信主的猶太人,和信主的外邦人,現今如何在基督里合而為一,進入這新群體裡,那裡既無猶太人也無外邦人之分。

二14 因他使我們和睦(原文作因他是我們的和睦)。請注意經文不是說:「他做成和睦。」當然這也是對的,下一節有提到。但這裡的事實是,他是我們的和睦。一個人如何能是和睦?

是這樣的:一個猶太人相信主耶穌,他就失去國籍,從此是「在基督裡」了。同樣,一個外邦人接受救主,便不再是外邦人,而是「在基督裡」了。換言之,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曾因仇恨而分隔,現今在基督裡兩下合而為一了。他們與基督聯合了,必然也使他們彼此合一。故此,一個人是和睦(或作平安),正如彌迦的預言一樣(彌五5)。

他是我們的和睦,這工作範圍詳記在本節至第18節。

首先是我們剛才提及合一的工作。他將兩下合而為一──兩下就是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他們不再是猶太人或外邦人,而都是基督徒。嚴格來說,稱他們為猶太籍基督徒或外邦基督徒,也不准確。一切肉體上的分別如國籍,已釘在十字架上了。

基督工作的第二部分,可稱為拆毀:他……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當然不是一堵真實的牆。這是指摩西律法的規條誡命把以色列人從萬國中分別出來而造成的無形隔膜。在聖殿內那堵把非猶太人隔在外邦人院的牆,正好是這實情的描繪。牆上嚴禁內進的告示寫著:「任何別國的人,不許越過聖所周圍的圍牆和界線。被捕者必擔當死罪。」

二15 基督工作的第三方面是廢去醞釀在猶太人和外邦人,並人和神之間的冤仇。保羅指出律法,即記在律法上的規條,是冤仇的間接成因。摩西律法是唯一的立法規則,但由不同、儀文上的誡命組成。這些誡命包括規條或法令,範圍幾乎遍及生活的各個細節。律法本身是聖潔、公義、良善的(羅七12),但人犯罪的天性,藉律法的機會,產生憎恨。律法把以色列確立為神在地上的選民,於是許多猶太人便妄自尊大,蔑視外邦人。外邦人以深厚的敵意作報復,這就是我們今日耳熟能詳的反猶太主義。可是,基督怎樣廢掉律法上的冤仇?首先,他受死,擔當了違反律法的刑罰,全然滿足了神公義的要求。現在,律法不能再對那些「在基督裡」的人說什麼,因為刑罰已付清了。信徒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然而,這並不表示他們可隨意生活,卻表明他們現今以基督作律法,隨他旨意而生活。

我們的主已廢掉律法惹起的冤仇,帶來一個新創造。他把兩下,就是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在他自己裡面造成一個新人──教會。藉著與主聯合,從前的仇敵今在新的相交里合而為一。教會的新,在於是個前所未有的有機體。我們必須看見這點。新約的教會不是舊約以色列的延續,是全然與先前的事物有別的,甚至有別於將來的。這可從以下各點清楚看出:

1.教會是新的,因外邦人要與猶太人共享相同的特權。

2.教會是新的,因猶太人和外邦人都要失去原有國籍,成為基督徒。

3.教會是新的,因猶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的身體裡同作肢體。

4.教會是新的,因猶太人不僅成為在基督的國度裡作子民,更盼望與他一同作王。

5.教會是新的,因猶太人不再在律法之下。

教會顯然是個新創造,有獨特的呼召、獨特的安排,且在神旨意裡有獨特的地位。但是基督的工作沒有停在這裡。他更使猶太人與外邦人和睦,廢去冤仇的根源,帶來新的性情,並造出一個新的合一。十字架是神給種族歧視和分隔、反猶太主義、宗教的偏執,和人與人之間一切鬥爭的答案。

二16 除了使猶太人與外邦人相和,基督更使他們與神和好。雖然以色列與列國深仇大恨,但論到敵擋神,卻站在同一陣線上。他們敵對神,原因是罪。主耶穌藉十字架上的死,廢去這原因,滅去冤仇。凡接受他的,便稱為義、得赦免、蒙救贖、得寬恕,並從罪的權勢下得釋放出來。冤仇既成過去,現今他們與神和好了。主耶穌使信主的猶太人和邦外人聯合,歸為一體,成了教會,又把這身體獻給神,不帶一點敵意。

神從來不需要與我們和好,他未曾討厭我們;我們卻需要與他和好。主在十字架上的工作,建立一個公義的根據,讓我們得以進到他面前,成為朋友,不作仇敵。

二17 在第14節,基督是我們的和睦;第15節,他成就了和睦。現在我們看見,他來傳和平的福音。他什麼時候來,又是怎樣來?首先,他復活,親身來到;接著;他以聖靈代表他來了。他復活,來傳和平的福音。事實上,和平(或平安)是他從死裡復活後所說的第一句話(路二四36;約二○19、21、26)。後來他以聖靈的能力差遣使徒,藉他們傳和平的福音(徒一○36)。和平的福音傳給你們遠處的人(外邦人),也給那近處的人(猶太人)。神在以賽亞書五十七章19節的應許,恩慈地成就了。

二18 現今這個身體上的肢體與神存在和好狀態的實際證明,就是他們隨時得以進到神面前。這與舊約制度成了極大的對比。在舊約只有大祭司可進入神同在的至聖所,他也只能一年進入一次。伊迪岳指出了這對比:

現今在基督裡最遠處的外邦人,得以真正、不斷地享用令人敬畏的屬靈權利;從前這權利是那一國其中一個支派裡的一個人,在一年裡的一日,才能像徵、間中地擁有的。 (注14)

藉著禱告,信徒可以進入天上的寶座,屈膝在統管宇宙者面前,稱他為父。

這裡提出禱告要有的次序。首先,要藉著他(主耶穌),他是神和人之間的中保。他的死、埋葬與復活,除去一切阻礙我們進到神面前的法理障礙。如今他作中保,活在高天,保守我們與父相交的狀況。我們奉他的名親近神,我們憑自己並沒有價值,只有靠藉他的尊貴價值。我們兩下──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是參與禱告者。我們的權利是得以進到神面前,我們禱告的幫助者是聖靈──被一個聖靈所感。 「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羅八26)

我們進到父面前。舊約聖徒不知道以神為父,在基督復活前,人在神面前只是被造物站於創造主前。在基督復活後,他說:「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約二○17)藉著他救贖的工作,信徒得以首次稱神為父。在本節,三位一體神的三個位格,都出現在謙卑的信徒的禱告裡:他藉主耶穌基督,靠著聖靈的能​​力,禱告父神。

二19 本章的最後四節,使徒保羅列舉信主的外邦人,享有一些超然的新權利。他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他們不再是外人、犬類、沒受割禮的局外人。在這新約時期,他們與所有聖徒同國。猶太裔信徒並不比他們優越,所有基督徒都是天上的頭等子民(腓三20、21)。他們都是神家裡的人,不僅被「超自然地」遷進神國,更被收納進入神家。

二20 最後,他們成為教會的肢體,正如保羅描寫的,成了建造聖殿的石頭。保羅極細緻地描述這殿──其根基、房角石、黏合劑、合一與對稱、增長,和其它獨有的特徵。

這殿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所指的是新約時代的使徒和先知;不可能指舊約先知,因為他們對教會聞所未聞。這不是說使徒和先知就是教會的根基,基督才是根基(林前三11);他們奠基在他們所教導的主耶穌的位格和工作上。教會建基於基督,因他是使徒和先知的認信和教訓裡所要表明的。當彼得承認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時,基督便宣告他的教會要建造在這磐石上──他是神的受膏者和獨生子(太一六18)這鐵般的事實上。啟示錄二十一章14節,十二使徒被連到聖城耶路撒冷的十二根基,他們不是根基,只是與根基相連。他們首先受教,認識基督和教會的偉大真理。建築物的根基只需奠立一次,故使徒和先知已一次作成這事。他們所奠的根基在新約書信上保存下來,留給我們,儘管他們不再與我們一起。從次要的意義看,歷世歷代許多信徒是作使徒和先知職事的。宣教士和建立教會的人,可算是作使徒;那些傳道建造的人,可算是作先知。但基本上,他們不是使徒和先知。

基督耶穌不僅是殿的根基,他也是房角石。人無法畫出一幅圖畫,足以描寫他各方面的榮耀,並他不同的職事。房角石最少有三個解釋,但都是指著主耶穌基督作教會的頭的獨特、超然和不可或缺。

1.我們常以為房角石是位於建築物底層前方的一角,其餘的結構似乎以它為承托。房角石像徵一些關鍵性的事物。這樣,它正好預表主。而且,這石把兩堵牆連接在一起,故也可表明藉著他,教會裡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合而為一。

2.有些聖經學者相信,翻譯成房角石的字,是指拱心石。這塊石頭在拱形的最高處,支持其它的石頭。所以,基督在教會裡的地位是至尊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沒有他,其餘的就要崩潰。

3.這詞的第三個解釋,是金字塔頂的角石。這塊石位於金字塔的頂點,只有一塊石頭具有這個大小和形狀。石的角和邊更決定整個金字塔的形狀。基督是教會的頭。按位格和職事說,他是獨一無二的;他也是那位把獨有特質給予教會的。首先是它的根基:

二21 靠他指基督:他是教會生命和增長的源頭。白禮傑說:

在他裡面,我們加進教會;在他裡面,我們長於教會;在他裡面,整個聖殿漸趨完成。那時候,有聲音呼喊:「恩典,要恩上加恩。」房頂石頭要顯露出來了。 (注15)

殿的一致與和諧,從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這句中看到。許多個別肢體的聯合,各肢體在各房中各有其最合適的位置。神的恩典把石頭從死谷中發掘出來,都被聯絡得合式。殿的特色在於能長大,但卻不像建築物般是加磚塊和水泥增長的。試想殿像生物,如人體的生長。其實,教會不是一所無生命的建築物,也不是個組織,而是個活的實體,基督是教會的頭,所有信徒組成身體。教會生於五旬節,不斷長大,直到被提的日子。

這以活材料建成,不斷生長的殿,被描述為主的聖殿。保羅用聖殿這詞,並非指殿的外院,而是指內殿(希臘文naos);不是城郊,而是聖所。他想著聖殿建築的主體,至聖所的所在。神在那里居住,並且在光明燦爛的榮耀雲彩中顯現。

這裡給我們幾個功課:(1)神內住在教會中。得救的猶太人和外邦人組成一個活的聖所,他在此居住並彰顯榮耀。 (2)這殿是聖的,從世界中分別出來,也為神聖的旨意而奉獻給他。 (3)教會作為聖殿,是讚美、敬拜與稱頌,藉主耶穌基督升到神面前的中心。

保羅更描述這聖殿是屬主的。換言之,主耶穌是殿的聖潔源頭。教會的肢體在地位上說,因著與主聯合而成聖;因著愛主,在表現上應當聖潔。

二22 在這個奇妙的殿中,信主的外邦人跟信主的猶太人一樣,享有同等地位。讀到這裡,我們應當感到震驚;當時在以弗所或其它的人初次讀到本節,也必感到震驚。信徒的地位有極大的價值,因為他們組成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殿的目的──是供給神作為居所,讓他能與他的百姓相交。教會就是那居所。試把舊約時代外邦人的地位作一比較。那時他們不可靠近神的居所,現在他們竟成為神居所的主要部分!

注意每個神性位格在教會中的職事:(1)靠他,即在基督裡。藉與他聯合,我們被建造成殿。 (2)神……居住的所在,這殿是父神在地上的家。 (3)藉著聖靈,神在聖靈的位格里內住在教會中(林前三16)。


本章起首,把外邦人描述為敗壞、惡毒和叛逆的,結束時外邦人卻從一切罪孽、不潔中蒙潔淨,成了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2015年7月18日 星期六

以弗所書第二章(上)1~10

2:1 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他叫你們活過來。
2:2 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
2:3 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慾,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
2:4 然而, 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
2:5 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2:6 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
2:7 要將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
2:8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 神所賜的;
2:9 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2:10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 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神在給外邦人和猶太人的救恩上所顯的能力(二1~10)

二1 本章的分法不應淡化第一章末與接著數節的重要聯繫。前文,我們看見神的大能使基督從墳墓裡復活,並給他冠上榮耀和尊貴。現在我們看到這能力在我們生命中作工,使我們從屬靈的死裡復活,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

這段經文跟創世記首章相似。從二者我們發現:(1)荒涼、混亂、毀壞的光景(創一2上;弗二1~3);(2)屬神能力的介入(創一2下;弗二4);(3 )新生命的創造(創一3~31;弗二5~22)。

本章開端,我們是死谷中的屬靈屍骸;在結尾,我們不但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更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在其中,我們經歷了大能的神蹟,產生這樣觸目的改變。

頭十節描寫神拯救外邦人和猶太人的能力。以前從未有過象灰姑娘般由貧變富的事!

本節和第2節,保羅提醒外邦人讀者,他們在信主之前是死亡、墮落、邪惡和叛逆的。他們因著過犯罪惡,在屬靈上是死的。也是說在神看來,他們是沒有生命的,與他沒有生命的接觸。他們活著,就像神不存在的一樣。死的原因是過犯罪惡。人無論自覺與否,罪惡是所犯任何形式的錯誤,並那些偏離神的完全的思想、言語和行為。過犯是公然違反律法的罪。廣義說,這包括任何形式的行差踏錯。

二2 從前以弗所信徒是死的,而且是墮落了的。他們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他們效法這世代的風氣,沉迷於當世的罪惡之中。世界有個鑄模,獻身者被傾倒其中。這是個欺詐、不道德、不敬虔、自私、暴戾和背逆的鑄模。換言之,這是個墮落的鑄模。以弗所信徒曾是這樣。

不但如此,他們行事為人是邪惡的,隨從空中掌權者的首領魔鬼的樣式。他們受惡魔的統帥操縱。他的領域在空中。他們樂意順從這世界的神,可知不信者何以俯身作出比動​​物還低等的卑劣行為。

最後,他們是背逆的,行事為人隨從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所有未得救者都是悖逆之子,因他們的特性是悖逆神。撒但賦予他們力量,使他們傾向抗拒、不忠和不服。

二3 保羅把代詞從「你們」轉為「我們」,表示要對猶太信徒說話(縱然他的話向凡未信主的人都合適)。他們的狀況可用三個詞語說明:屬肉體、敗壞和被定罪。

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慾。這幀悖逆之子的寫照,也說出保羅和其它基督徒重生之前的光景。他們的生命屬肉體,只為滿足肉體的私慾和愛好。保羅自己總算曾過著外表上道德的生活,現在他認識自己從前是多麼自我中心。他裡頭所是的,比他所作的要壞。

未信主的猶太人也是腐敗的,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這表示放縱去行一切本性的情慾。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可包括一切從合法的慾望,到形形式式不道德和邪惡的事。這裡強調的大概是較明顯的罪惡。請注意,保羅提到罪惡的思想,也提及罪行。

邁耳警告說:

放縱心中的情慾,跟放縱肉體的情慾一樣敗壞。想像力是奇妙的恩賜,但可以使我們放縱不敬虔的幻想,套在馳騁的情感的頸項上──往往無法受制。當人的心與色情狂共舞,或穿過情慾的迷宮時,眼睛無從跟上,它卻來去自如,不受制肘。想像力的純潔美譽卻不被廢棄,童女仍在想像、守望新郎的來臨。可是,若想像力的歪行不受審判、又沒有承認,便顯出觸犯者是悖逆之子和可怒之子了。 (注10)

保羅對未得救的猶太人有最後的描述: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意思是,他們本性傾向惹動憤怒、怨恨、悲痛和憤慨,跟其它人如出一轍。當然,他們也確實在神怒氣之下,要受死亡和審判。請注意第2節和本提到人類的三大敵:世界(2節)、魔鬼(2節)和肉體(3節)。

二4 然而神這句造成文體中最重要、有說服力並鼓舞人心的文章轉折。這表示一個巨大的改變已經發生,從死谷的定局和絕望,移到神愛子的國里不能言諭的喜悅。

這改變的創始人是神自己,此外無人能作,也無人會作。

這位可稱讚的主的一種特性是有豐富的憐憫。他不按我們所應得的待我們(詩一○三10),此外還憐憫我們。伊迪岳評論說:「雖然神的憐憫已廣施六千年,但仍是個耗不盡的豐富庫藏。」(注11)

他介入的原因是:因他愛我們的大愛。他的愛浩大,因為他就是源頭。施與者的偉大在他的恩賜中也留下偉大的香氣,那麼神超然的美德,也在他的愛中添上至高無上的光彩。譬如,被宇宙全能至大者所愛,勝過被另一個人所愛。神的愛浩大,因他付上極大的代價。愛把神的獨生子主耶穌差來,為我們死在各各他山的苦難中。神的愛浩大,因向對象所施的是測不透的豐富。

二5 神的愛浩大,因為他所愛的人是極不配和不可愛的。我們死在過犯中。我們是神的仇敵;是貧乏、墮落的。可是他仍愛我們。

因著神對我們的愛和基督的救贖工作,我們(1)與基督一同活過來;(2)與他一同復活;(3)在他裡面坐席。

這些話描述我們因與他聯合而得的屬靈地位。他作我們的代表──不僅是為我們,更是代替我們。那麼,當他死,我們也死了;當他被埋葬,我們也被埋葬了。

當他活過來、復活,又坐在天上,我們也一樣。他犧牲的工作所帶來的一切好處,我們因與他聯合而得以享有。與他一同活過來,指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現今在新生命裡與他聯合。那給他復活生命的大能,也把這生命給予我們。

這事的奇妙使保羅的思路停下來,驚嘆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神向那些不配的人所施深不可測的愛,使保羅深受感動。那確是恩典!

上文已提過,憐憫是指我們沒有得著我們所該受的刑罰,恩典指我們得著我們所不配得的救​​恩。我們得著恩賜,並非我們賺來的,而是來自那位自願施與者。裴雅森說:

這是自發的愛,並非履行什麼義務。神向可憐的罪人施行完全不受約束、不受限制的愛,構成恩典的榮耀。 (注12)

二6 我們不但與基督一同活過來,而且與他一同復活。他如何經過死亡和審判,我們也同樣經過了。我們站在墳墓的另一邊,就是在復活這榮耀的地位上,因為我們與他聯合了。我們這地位既是真確的,便應該活出從死裡復活的樣式。

我們另一面的地位,是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藉著與他聯合,我們已被看為從現今的罪惡世界中得釋放,與基督同坐在榮耀裡。神是這樣看我們。我們若憑信心站在這地位上,便能改變我們生活的素質。我們不再屬地,也不被平凡和眼見的事所佔據,卻尋求上面的事,那裡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西三1)。

第5節和本節的關鍵是在基督耶穌裡這句。在他裡面,我們可以活過來、復活,並坐在天上。他是我們的代表,因此他的勝利和地位也屬於我們。威廉斯嘆說:「何等驚人的意念!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同釘的強盜成為神兒子在榮耀裡的伴侶。」

二7 使人改變的恩典是神蹟,這將要成為永恆啟示的主題。在無盡的永世裡,神要向天上的萬眾揭示他差遣兒子到這罪惡大地所付的代價,並主耶穌在十字架上背負我們罪孽的代價。這題目實在說之不盡。保羅用文字堆砌,以表示其廣博:

他向我們所施的恩慈

他的恩典,就是他向我們所施的恩慈

他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向我們所施的恩慈

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向我們所施的恩慈

這樣,神若在永恆裡揭開這個奧秘,我們便得永遠不斷地學習了。天堂是我們的學校,神是老師,他的恩典是題目,我們是學生,永恆是學期。

這糾正我們的觀念,以為我們一進天堂,便知曉一切。惟有神知道一切,我們永不能與他看齊。

這也帶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到了天堂,究竟會知道多少?也說出一個可能性,我們今日便要主修聖經,準備好入讀天堂的大學。

二8 接著的三節是在聖經中能找到最清楚有關救恩計劃的句子。

救恩的一切本乎神的恩典:他主動施行拯救。救恩根據主耶穌基督的位格和工作,賜給那些完全不配的人。

救恩是現在就可以擁有的,得救的人能夠知道。保羅寫給以弗所信徒說:「你們得救。」他認識救恩,他們也認識。

我們得著永生的恩賜,途徑是因著信。信是指人站在走迷、被定罪的罪人地位上,接受主耶穌為他得救的唯一盼望。真正救人的信,是人把自己全權交託那位聖者。

人能賺取或配得救恩的想法被一語道破了:「這並不是出於自己。」死人不能作什麼,罪人所配得的只有懲罰。

乃是神所賜的。恩賜當然是白白無條件的禮物。這是神賜予救恩的唯一根據。神所賜的就是本乎恩、因著信的救恩,要賜給地上所有的人。

二9 也不是出於行為,救恩不是人能憑功德換來的,也不是憑其它東西,就如:

1.堅振禮;

2.浸禮;

3.教會會友資格;

4.聚會出席率;

5.聖餐;

6.守十誡;

7.守登山寶訓;

8.捐獻;

9.作好鄰舍;

10.過道德可敬的生活。

人不是靠行為得救,也不是靠信心加上行為得救。人只有因著信而得救。你在何時加上任何或多少的行為,以換取永生,救恩便不再本乎恩了(羅一一6)。行為被否定,其中一個原因是免得人自誇。人若靠行為得救,便可在神面前自誇。這是不能的(羅三27)。

若有人能靠好行為得救,基督的死就是徒然的(加二21)。但我們知道他死,是因為罪人沒有其它方法可以得救。

若有人能靠好行為得救,他就是自己的救主,可以敬拜自己了。但這是拜偶像,是神所禁止的(出二○3)。

若有人憑信得救,但要加上行為,那麼便有兩位救主──耶穌和罪人。那是不能的。若是這樣,基督就要與人分享救主的榮耀,但他斷不會這樣做(賽四二8)。

最後,若有人以行為,在救恩上有所貢獻,神便要把功勞歸於他。這也是不能的。神不會虧欠人(羅一一35)。

與行為相反,信心排除了自誇(羅三27),因為救恩與功德無關。人相信主,沒有可誇的原因。對主存信心,是人能作最明智、理智和聰​​明的事。人前來信靠創造主和救贖主,是合乎邏輯、又理所當然的。我們若不信靠他,還可以信靠誰?

二10 救恩的成果是我們原是他的工作──神親手的工作,而不是我們。重生的信徒是神的傑作。我們想到他作工的原料時,他的成就更值得我們注意。其實,這個傑作就是藉與基督聯合,作成新造的人,因為「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

句中也看見新造的人目的乃是行善。我們確實不是靠善行得救,但我們得救而行善也是真確的。行善不是因,卻是果。我們行善不是為了要得救,乃是因為我們是得救的了。

這是雅各書二章14至26節所強調的真理。雅各說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意思不是我們靠信心加行為得救,卻是靠這產生行善生活的信心,才是得救。行為證明我們信心的真實。保羅衷心贊同: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

神的次序是這樣:

信心→ 得救→ 行善 →得賞賜

信心帶來救恩;救恩的結果是行善;行善必得著他的賞賜。

但問題就出現了:我當行什麼善才對?保羅答道,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換言之,神為我們的生命定下了藍圖。我們迴轉歸主之前,他已繪畫了我們屬靈的人生。我們的責任是尋求他的旨意,然後遵行。我們不必計劃自己的人生,只要接受他為我們編定好的計劃就行了。這樣我們便能脫離煩惱和混亂,並保證我們的生活能把最大的榮耀歸給他,最大的福氣歸給別人,自己又得到最大的賞賜。

為要尋求他在我們生命裡所計劃的行善,我們應:(1)醒察自己生命中的罪,要承認和棄絕;(2)要持續並無條件地順服他;(3)研讀神的話,分辨他的旨意,凡他要我們行的都去行;(4)每天花時間禱告;(5)抓緊每個機會事奉他;(6)培養與其它基督徒相交和相勸。神預備我們行善,又預備善行要我們去行;我們行善,他又賞賜我們。這就是神的恩典!

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以弗所書第一章(下)14~23

1:14 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原文是質),直等到 神之民(民:原文是產業)被贖,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讚。
1:15 因此,我既聽見你們信從主耶穌,親愛眾聖徒,
1:16 就為你們不住地感謝 神。禱告的時候,常提到你們,
1:17 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 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
1:18 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
1:19 並知道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
1:20 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使他從死裡復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
1:21 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
1:22 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
1:23 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一14 保羅再次改變所用的代詞。他把11和12節的「我們」,與13節的「你們」合起來,成為14節的「我們」(英文為物主代詞,即「我們的」)。他用熟練的文學手法,為第二和三章將要詳述的事情留下伏筆──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合一,成為新個體,就是教會。

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就如首期付款,承諾將全數款額繳清。這與全數付款方式相類,只是數款不同而已。

我們得救了,聖靈便開始向我們啟示在基督裡一些屬於我們的豐富。他給我們先嘗將來的榮耀。可是,我們怎能肯定,到那日基業全屬我們?聖靈本身就是那質或憑據。

他是印記,保證我們必得基業。他是質,保證基業必屬我們。

聖靈是憑據,直等到神之民(產業)被贖。憑據展望完全得贖,就像初熟果子指望圓滿的收成。當產業被贖,聖靈作質的角色便終止。保羅說的產業得贖(聖經新譯本)是什麼意思?

1.他會指我們的基業。藉主耶穌,神所有的都屬我們:我們是神的後嗣,與耶穌基督同作後嗣(羅八17;林前三21~23)。宇宙因著罪的進入已被玷污,必須與神復和並得潔淨(西一20;來九23)。基督回到地上作王時,勞苦嘆息的受造物就要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的榮耀自由(羅八19~22)。

2.產業得贖這句會指信徒的身體。我們相信時,我們的靈與魂就得贖了,但身體得贖是日後的事。我們有痛苦、衰老和死亡,證明我們的身體未曾得贖。當基督為我們再來(帖四13~18),我們的身體要改變一新,得與他榮耀的身體相似(腓三21),那時就要完全、永遠得贖了(羅八23)。

3.最後,產業得贖會指教會(彼前二9:「屬神的子民」)。按這解釋,被贖也遙指被提。那時候,基督要把教會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弗五27)。有些持這種看法的人相信,神的產業也包括舊約聖徒。

不論我們持什麼觀點,最後結果仍是一樣──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讚。那時神向他子民奇妙的計劃達至一個榮耀的高峰,他要成為得著不斷讚美的對象。在本章保羅三次提醒我們,神一切行動所定下的目標及其必然的結果,是他得著讚美的榮耀。

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 (6節)

叫他榮耀,從我們……,可以得著稱讚。 (12節)

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讚。 (14節)

保羅謝恩並為聖徒代禱(一15~23)

一15 上一段3至14節的經文(希臘原文是一個句子!),使徒保羅從永遠的過去到永遠的將來,追溯神的計劃的動人進程。保羅列出了一些最叫人崇敬,又能充滿人心意念的思想。這些思想崇高,保羅要向讀者分享他所懷深切的禱告負擔,期望他們在這些思想上得著屬靈的亮光。他心中的切望,是他們因在基督裡這榮耀的特權,並為那使基督為教會作萬有之首的大能而感謝。

因此這作介紹的用詞,使人回想神為基督身上的肢體在過去所作的一切,並將來要作的一切。這些已在3至14節裡描述了。

我既聽見你們信從主耶穌,親愛眾聖徒。當保羅聽到消息,確知讀者已得享上文所述的屬靈福氣時,他便為他們禱告。他們信從主耶穌,生命裡產生了救恩的神蹟;他們親愛眾聖徒,顯出他們信主生命改變的事實。

有些聖經學者,認為本書信不單是寫給以弗所信徒的,指著本節為根據。保羅這裡提到他聽知讀者的信心──像是從未見過他們;但他曾在以弗所過了三年(徒二○31)。所以他們下結論,以弗所書是寫給幾個地方教會的,以弗所是其中之一。

幸好這問題並不影響我們從本節中學習功課。就如我們看見主是信心的真正對象:你們信從主耶穌。我們不是相信教條、教會或基督徒。救人的信心要放在那位在神右邊、復活了、被高舉的基督身上。

我們另一個功課是親愛眾聖徒。我們的愛心不應只顯於我們所在聚會的地方,卻要流到所有蒙基督的血所潔淨的人,和一切信主的家庭。

信與愛聯結,是我們的第三個功課。有人稱他們相信,但他們的生命中卻難找到愛。有些人表現出很大的愛,卻對相信基督就漠不關心。真正的基督信仰融合了純正的教義和合宜的生活。

一16 信徒中間的信與愛促使保羅為他們稱謝主,又為他們不住的禱告。史廓治形容得好:

感謝是為著已立好的根基,代禱則為著在根基上的建造。感謝是為著過去的成就,代禱則為著將來的進展。感謝是為著他們經歷裡的實際,代禱則為著神在他們身上的旨意得以成就。

一17 得以瞥見一位屬神的人的禱告生活,實屬榮幸。事實上,我們從以弗所書看見兩次──本段和三章14至21節。在這裡禱告是為著屬靈的亮光,在那裡則為著屬靈的力量;這裡禱告向神,那裡則向父。然而每一次,保羅的禱告都是不住的、具體的,又切合人們當時的需要。這裡的禱告是向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榮耀的父這片語,指神是:

1.一切榮耀的源頭或創始者;

2.一切榮耀的擁有者;

3.那稱為神榮耀的彰顯者主耶穌的父。

禱告繼續說,願他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聖靈就是那賜人智慧(賽一一2)和啟示(林前二10)的靈。由於信徒都有他的內住,保羅的祈求就不是叫他的讀者接受聖靈,而是他們要得著他所賜特別程度的光照。

啟示涉及知識的傳授,智慧則關係到知識在我們生活上的正確運用。使徒不是想到一般的知識,而是真知道(希臘文為epignosis)他。他希望信徒對神有深入、屬靈而實在的知道──這知道不能憑智力取得,惟有靠聖靈恩慈的工作。

戴理解釋說:

這些以弗所的基督徒已經得過神的光照,若是沒有,他們就不會成為基督徒了。保羅祈求住在他們心裡的聖靈,使他們有更清楚、更熱切、更強烈的異象,好讓神的能力、慈愛和偉大,能更全面地向他們啟示。或許在今天的日子,人們在較次等的思想領域上有著迅速的發展,令人興奮著迷。他們的探求為基督徒帶來挑戰,並對抗神在基督裡顯現的真理。在此時,教會實在十分需要禱告,求神賞下「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神若要應允這禱告,那令我們昏花眼亂「所見的」和「暫時的」知識,就必在「所不見的」和「永遠的」榮耀面前黯然失色了。

一18 我們已看過,屬靈亮光的源頭是神,渠道是聖靈,至高的主題是真知道神。現在要來看接受光照的器官: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

這個像徵的語句指示我們,對屬神事情正確的認識,並非靠敏銳的智力,卻是靠柔和的心。這是感情和心意的問題。神的啟示只賜給愛他的人。這就給每位信徒打開奇妙的路,我們雖多沒有高智商,但都可以有去愛的心。

接著保羅具體地說明屬神知識的三個特別範圍,盼望聖徒曉得:

1.他的恩召……指望;

2.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

3.他向我們這相信的人所顯何等浩大的能力。

他的恩召……指望遙指將來,說明呼召我們的時候,他心中所定最終的旨意。這包括我們要與基督同在,永遠與他相似。我們將要被展示在全宇宙之前,我們是他的兒子;並且作基督無瑕疵的新婦,與他一同作王。我們為此存盼望,並不是心裡存疑,而是指望那屬將來的救恩的一面。

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這是信徒要去發掘的第二個極遼闊的領域。請注意保羅如何把文字組合排列,以表達廣大、堂皇的效果:

他的基業

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

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的榮耀

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

我們可從兩個觀點去領會,二者都很有意思,所以都作分述。第一個角度,聖徒是他的基業。在神眼中,他們是無價珍寶。提多書二章14節和彼得前書二章9節說,信徒是他「自己的子民」。毋庸置疑,這是恩典不可言諭的展露。可恥、不配的罪人靠基督得著拯救,竟還能在神心中佔此地位,他稱他們為他的基業。

另一個觀點說基業是我們將要承受的一切。簡言之,意思是全宇宙要在基督的王權之下。信徒是他的新婦,要與他一同在宇宙中作王。我們若真羨慕他為我們存留榮耀的豐富,世界的吸引和世上的享樂就必在我們面前消失無形了。

一19 保羅為聖徒的第三個祈求,是要他們深深感謝神的能力成就這一切: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

邁耳說:「這是能力,這是他的能力。這是大能力,稍遜也顯不足。這是浩大的能力,超過我們所能想像。」

這是神為救贖我們所顯的能力,是他保守我們的能力,也是他將來使我們得榮耀的能力。薛弗爾寫道:

保羅想以神的浩大能力感動信徒。這能力顯明神的揀選、預定和賜下兒子名分的作為,就是神在他們身上所命定並成就的一切。

一20 使徒進一步強調這能力的浩大,述說屬神的大能彰顯無遺,是世人從未認識的。這大能使基督從死裡復活,使他坐在神的右邊。也許我們以為創造天地或神拯救他百姓渡過紅海的神蹟,是他能力最大的彰顯。不!新約聖經教導我們,基督復活、升天,才是最大的神能力的傾流。

為什麼?陰間的使者似乎都要聚集,合力把基督留在墳墓裡;或一旦他復活,就要阻止他升天,藉以挫敗神的旨意。然而,神勝過任何的對抗。基督復活並得榮耀,是撒但及其使者的徹底失敗,也是得勝的能力一次榮耀的景象。

無人能把這能力闡釋得透徹。保羅藉用幾個力學上的辭匯,以形容那向我們所顯的能力:「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使他從死裡復活。」這些辭匯似乎不及整個意思重要。我們實不用分辨不同的辭匯,只驚嘆能力的浩大,並前來敬拜我們全能的神!

邁耳感嘆說:

何等奇妙的高升!從必死在墳墓裡,到不朽永生神的寶座上;從墳塋的黑暗,到不能靠近的光中;從這渺小的世界,到宇宙的中心和大都。拿起信心的尺,量度這遙不可及的鴻溝時,你便要驚嘆那帶你渡過這鴻溝的能力。 」

根據聖經,基督的複活是人類歷史上的創舉(林前一五23)。有人曾從死裡復活,後來卻又死了。主耶穌是首位藉無窮之生命的大能複活的。基督復活、升天了,神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神的右邊標誌特權(來一13)、能力(太二六64)、超卓(來一3)、福樂(詩一六11)和主權(彼前三22)的地位。

地點再說明是在天上,這詞表示是神的居所。那裡是主耶穌現今帶著骨肉之體,就是那不死的榮耀之體所在之地。他在那裡,我們也快要在那裡。

一21 我們的救主得榮耀有更深入的描述: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主耶穌高過一切管治者或政權、人或天使、現在或將來的事。

在天上有不同級別的使者,有的邪惡,有的良善。他們的權力也有所不同。例如,有些相對於人類的國家元首、州(省)長、市長或市議員。不論他們的統治、掌權、有能和主治有多大,基督都遠超過他們。

這不但在我們生活的世代是真確的,就是連將來的世代,基督在地上作王的一千年也如此。他要成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他要被高舉超過一切受造之物,沒有例外。

一22 再者,神又將萬有(被造的)服在他的腳下,表明宇宙全面的主權,不但向人類和天使,還有向其它一切受造之物,有生命的活物或是沒有生命的。希伯來書的作者提醒我們,現在我們還不見萬有都服他(來二8),這話是真的。宇宙的主權屬於基督,但他還未執行。例如,人類仍叛逆、否認或拒絕他。然而神已頒令,他的兒子要揮動宇宙主權的杖,這就像現在的事般真確。

接著的事簡直難以置信。主以釘痕的手向宇宙執行統治之權,神已把這位榮耀的主賜給教會!保羅對神旨意的奧秘,作出驚人的啟示;他一步一步引出這宣告的高峰。他以生動的手法描述基督的複活、得榮耀和主權。當我們的心正凝想這百般榮耀的主而生敬畏時,使徒說:「基督的地位是為教會作萬有之首。」

我們若疏忽本節,便會誤以為說基督是教會之首。這當然是對的,但經文的含意更廣。本節指基督已得著支配宇宙之權,教會與他緊緊相連。

從21節,我們學到基督遠超過一切天上和地下、今世和來世的受造物。從22節上,我們學到萬有和一切受造之物都服在他的腳下。現在,我們學到教會獨特的呼召,是在他無窮的主權上與他聯合。教會要與他一同掌權,一切別的受造之物都要受他的管治。

一23 本節是第一章最後一節,我們學到基督與教會之間的關係何等密切。經文提出兩個比喻:(1)教會是他的身體;(2)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再沒有比頭與身體更密切的關係了。他們的關係是生命必須的聯合,有這位聖靈內住。教會是從世界召出來的一群人,從五旬節直到被提的發生。他們靠浩大的恩典得救,又獲獨特的權利作基督的身體。在任何世代都找不到其它的信眾,有過或將有這麼卓然的地位。

教會的第二個描述,就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簡單說,教會是無所不在的基督的補滿。補滿意即充滿或完滿,暗示當二者放在一起,成為完整。就如身體是頭的補滿,教會就是基督的補滿。

保羅恐怕有人以為基督有所不完美或不完全,接續便說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主耶穌既無所缺也沒有不完美,他本身就是那充滿萬有者,充滿宇宙,又供給一切所需。


無可否認,這超出我們所能領會。我們只好讚美神無窮的智慧和計劃,承認自己不能領會。

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以弗所書第一章(上)1~13

1:1 奉 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寫信給在以弗所的聖徒,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有忠心的人。
1:2 願恩惠、平安從 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1:3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神!他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1:4 就如 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1:5 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的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
1:6 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
1:7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
1:8 這恩典是 神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
1:9 都是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祕,
1:10 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
1:11 我們也在他裡面得(得:或譯成)了基業;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做萬事的,照著他旨意所預定的,
1:12 叫他的榮耀從我們這首先在基督裡有盼望的人可以得著稱讚。
1:13 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


信徒在基督裡的地位(一~三)

祝福(一1、2)

一1 保羅的名意思「微小」。他的身量可能合符這個描述,但他的屬靈影響力可不小。他自稱為基督耶穌使徒,指出他是由升天的主任命,執行特別的使命的。他的使命就是把福音傳給外邦人,並把偉大的教會真理教訓他們(三8、9)。以弗所書論到教會,教會真理先啟示給使徒和先知(三5),故保羅自稱使徒是合宜的。他這樣自稱並非自誇,只是為說明他論說的權柄。權柄來自奉神旨意這句話。保羅沒有選擇這分工作為自己的職業,也沒有人指派他去工作,這徹頭徹尾是個神聖的呼召(加一1)。

書信寫給在以弗所的聖徒,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有忠心的人。聖徒是從世界分別出來歸神的人,在新約這稱呼用於所有重生的信徒。基本上,這指著信徒在基督裡的地位,卻非他的本質。在基督裡,所有信徒都是聖徒,儘管他們裡頭並不常是聖潔的。例如,保羅稱哥林多信徒為聖徒,但顯然下文指出他們並沒有過聖潔的生活。然而,神的旨意要我們行事為人與我們的地位相稱:聖徒理當有聖徒的樣式。

在基督耶穌裡有忠心。有忠心指「相信者」,就是形容所有真基督徒。當然,信徒也當忠心,意謂可靠、可信賴。但這裡的基本意思是他們承認基督耶穌為他們的主和救主。

有兩卷最早的手抄本漏了在以弗所一句,但在大部分手抄本都有。許多學者相信這是封傳閱的信,寫給幾處基督徒的地方聚會閱讀,在以弗所的教會是代表。幸而這問題並不影響書信的真確性和所給我們的價值。

一2 接著使徒向聖徒的祝福。字字都帶著屬靈的意義──不像今天我們慣用的空洞祝福語。

恩惠是日常生活上從神而來的扶助。保羅書信的讀者已靠神的恩典得著拯救,這恩典是失喪之人所不配得的寵愛。現在,他們需要從神而來的力量,好面對困難、試煉和生命的哀痛。這就是保羅在這里為他們所求願的。

平安是人生變幻無常景況下的安息心靈。聖徒歸信主時已經歷到與神相和。但每一天,他們需要神的平安,就是平靜、穩妥的歇息,不受環境影響,只管凡事禱告交託神,就能得著(腓四6、7)。

要留意,先有恩惠,平安隨至。這是恆常的次序。惟有在恩惠解決罪的問題後,人方可認識平安;並且惟有天天藉神所賜而人所不配得的力量,信徒才可以經歷平安,就是在人生一切變幻的景況下全然的平安。

恩惠(希臘文為charis)是希臘話的特有用語。猶太人以平安(希伯來文為shalom)一詞作為祝愿。此二詞放在一起時,就可以看見給世人的福音的縮影。二詞連起來,也看見保羅在以弗所書圓滿地闡述新約教會的真理──猶太人與外邦人在基督裡成為一體。

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保羅沒有半點猶豫,把主耶穌放到與父神同的地位;他尊敬子如同尊敬父。我們也當如此(約五23)。

不可忽略神我們的父是一句奇妙的連接詞。神字傳出一個印象,就是一位至高而不可接近者。父一名則論到一位親密而可接近者。代名詞我們的把二字串起來,給我們一個驚人的真理:居住於永恆那位崇高的神,是每個藉相信主耶穌得救的人慈愛的父親。

我們救主的全名是主耶穌基督。他是主,是我們絕對的主人,有全權管理我們和我們的所有。他是耶穌,是把我們從罪中釋放的救主。他是基督,是我們神聖並受膏的先知、祭司和君王。他的名,向每個聆聽的耳朵揭開何等豐富的真理!

保羅為神所賜的恩福讚美神(一3~14)

一3 簡短地問安後,使徒高聲唱詠莊嚴的讚美詩。這是新約中敬拜的高峰。我們看見一個湧溢的心,因著恩典的福氣敬拜神。在這幾節(3至14節),保羅從昔日的一直到將來的永恆,追溯神救恩的工作,當中必然論到神意旨的奧秘──信主的猶太人與外邦人同享榮耀的產業。

開始時,他呼籲一切認識神的人頌讚他,就是藉讚美和崇敬的愛,叫他的心喜悅,受頌讚者是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耶穌幾次稱神為神(太二七46),其它時候稱他為父(約一○30)。受頌讚者也是那賜福者。我們以讚美頌讚他;他向我們展示他恩典的豐滿,賜福予我們,使我們喜樂。

他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這是個恩典的金字塔現象:

福氣

屬靈的福氣

各樣屬靈的福氣

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在基督裡所賜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先註意他的心和手何等無限──各樣屬靈的福氣。也注意這些是屬靈的福氣。簡單的說,把這些福氣跟律法下以色列人所得的作個對比。在舊約,對一個忠心、順服的猶太人,神以長壽、家族昌盛、田產豐富及得勝仇敵報答他(申二八2~8)。基督徒蒙的福氣有所不同,這些福氣是屬靈的,就是非物質、不能看見、不會衰殘的珍寶。舊約聖徒實在也享有一些屬靈的福氣,但我們發現今天基督徒享有的福氣,是前所未有的。

我們的福氣是屬天的,就是「在天上的」。屬靈的福氣並非地上屬物質的福氣,而是天上屬靈的福氣。在天上一句,在以弗所書使用了五次:

一3 屬靈福氣的範圍

一20 基督現今在寶座上的情景

二6 我們在基督裡現今在寶座上的情景

三10 天使看​​見神在教會裡彰顯智慧的地方

六12 現今我們與邪靈爭戰的領域

我們把這些經文放在一起,便可看見在天上的真正聖經中的定義。安格提出,這些福氣是「信徒藉著聖靈的洗,並與基督聯合的地位和經歷的範圍。」所有屬靈的福氣都在基督裡,就是藉著他在各各他山上成就的工而獲得的。現在福氣都在基督裡獲得;神賜予信徒的一切福都在主耶穌裡。要得著這些福氣,我們必須憑信與基督聯合。在基督裡,便立刻成為擁有福氣的人。薛弗爾寫道:「在基督裡是一切得救者的分,他們分受他一切所作、所是,和他的一切。」

在基督裡是以弗所書的一個主要用語。書中有兩條連貫新約真理的線──信徒地位並他行事為人的真理。

先是信徒的地位。凡活在世上的人不是「在亞當裡」,就是「在基督裡」。 「在亞當裡」的人都在罪中,是在神面被定罪的。人不能行什麼以討神喜悅,或換取他的恩寵。人向神不能有任何要求,人若要得著所配得的,就只有永遠的滅亡。

人若歸向神,神便不再視他為當被定罪的亞當的子孫,卻把他看作在基督裡,並以此為根據接納他。看見這點是重要的。信主的罪人並不是因他本身蒙悅納,而是因他在基督裡。在基督裡,他站在神前,披戴基督一切蒙悅納之處,如基督一樣,享有神的恩寵和悅納,直到永遠。

信徒的地位就是在基督裡的。另一方面是信徒的行事為人,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地位已臻完善,行事為人卻不然。現在,神的旨意是要他行事為人加倍與所得的地位相稱。他進入天堂前,絕不能達到完全。但他仍在地上之時,成聖、長進、日漸象基督,應該持續不斷地進行。

當我們明白信徒的地位,與他的表現之間的區別,就能把以下一些仿似相反的經文融和起來:(左欄指著地位,右欄指著行事為人。)

信徒是完全的(來一○14)   信徒要完全(太五48)

信徒向罪死了(羅六2)    信徒要看自己向罪死了(羅六11)

信徒是聖潔的國度(彼前二9) 信徒要聖潔(彼前一15)

保羅致以弗所信徒的信分為兩半,與此理吻合:一至三章:我們的地位──我們在基督裡;四至六章:我們的行事為人──我們本身應該怎樣行。前半是教義,後半是本分。頭三章我們的地位用「在基督裡」、「在基督耶穌裡」、「在他裡」等句語形容。後三章「在主裡」一語較常用,表示信徒以基督為主,向他盡責。有人說得好,他指書信的前部分描繪信徒在基督裡的屬天地位,後部分則看他在廚房裡。

現在來看我們在基督裡一些在天上屬靈的福氣。

一4 第一樣是人所共知的揀選。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先註意揀選了我們幾個字正說出揀選的正面事實。然後,在基督裡的真理卻說明地位的問題:因著主耶穌的位格和工作,神向他子民的一切意旨得以實行。從創立世界以前,指出神揀選的時間;目的是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這目的只有我們在天上與他同在時(約壹三2),才會全面實現,但其過程在我們地上的生活裡不斷進行。

禱告:「主啊,現在就使我成聖,因為這正是你在我身上的最終目的。阿們。」

一5 神恩典寶庫裡的第二樣屬靈福氣,就是預定或預先的命定。雖與揀選有關係,卻不盡相同。揀選描述神揀選人得著救恩,但預定是更深一層的:表示神事先決定了,凡得救的人都在他家裡得兒子的名分。他可以拯救我們而不使我們作他的兒子,但他選擇成全二者。

不少譯本把第4節末尾(又因愛)跟第5節連起來:又因愛我們……預定我們。

這提醒我們神獨特的愛,促使他恩慈地對待我們。

從預定我們……得兒子的名分這句,看見我們榮耀的兒子名分。在新約中,兒子名分錶示信徒在神家裡,作一個成熟、成年的兒子,有作兒子的一切權利和責任(加四4~7)。兒子的靈把稱神為父的本能,栽在信徒的心裡(羅八15)。

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是藉著耶穌基督。只要我們仍在罪中,神就絕不能使我們得著與他自己如此近和親密的地位。主耶穌來到地上,藉著死、埋葬、復活,把罪的問題解決了,叫神心滿意足。他在各各他山的犧牲,有無限的價值,成就一個公義基礎,讓神可以給我們儿子的名分。

這都是他按著他自己意旨所喜悅的,就是預定背後的主權動機。 「他為何這樣作?」這問題可以解決了,只因為這是他所喜悅的。他不能滿足,直到他身邊有許多兒子,有他獨生子的形象,與他同在又酷似他,直到永遠。

一6 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保羅已默想了神的恩典,先是揀選我們,後是預定我們作兒子,他用迭句把默想推陳而出,就是讚嘆、陳述、勸勉。讚歎,對這恩典的超然榮耀生出聖潔的渴望。陳述,指出神向我們施恩的目的和結果是他自己的榮耀。他那無匹的愛,配得永遠的崇敬。請看恩典的條件──(白白)賜給我們的;得蒙恩賜者──我們;恩典的渠道──在愛子裡。最後勸勉,保羅說:「我們當因他榮耀的恩典稱讚他。」我們看下文之前,先來稱讚他!

  偉大、行奇事的神!你一切道路
  顯出你神聖的屬性;
  但你恩典的璀燦榮耀
  在你一切神蹟所顯的榮耀之上:
  有誰像你那樣寬恕?
        有誰賜下如此豐盛、白白的恩典?

  ~戴森姆

一7 我們探溯神為他子民的永遠計劃的崇高範圍,接著要看的就是救贖。這描述基督一方面的工作,是使我們從罪的捆綁與定罪中釋放出來,得著自由的生命。主耶穌是救贖主(我們在他裡面得蒙救贖),我們是得贖者。他的血是贖價,是無可替代的。

救贖的一個結果是過犯得以赦免。赦免不等於救贖,只是救贖的成果之一。我們的罪得赦之前,基督必須先為罪作成圓滿的工。這在十字架上完成了。現在──

嚴苛審判無從追討,

憐憫盡傾給予世人。

照他豐富的恩典這句,說出我們得赦免的尺度。我們若能夠測度神恩典的豐富,才能夠估量他給我們的赦免如何圓滿。他的恩典沒有窮盡!他的赦免也無限量!

一8 他在恩典裡揀選我們、預定我們得兒子的名分,又救贖了我們。但還不止於此。神更以諸般的智慧聰明,充充足足地把這恩典賞給我們。就是說,他恩慈地與我們同享他的計劃與旨意。他切切盼望我們有智慧和見識,曉得他向教會和全宇宙的計劃。故此,他帶我們進來信靠他,如往昔一樣,又向我們揭示整個歷史所邁向的偉大目標。

一9 保羅陳述神以諸般的智慧聰明,充充足足地賞給我們的,就是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這是書中的重點主題──有關基督與教會的榮耀真理。這是個奧秘,不是說很神秘,而是個神聖的秘密,先前沒有人知道,現今啟示予眾聖徒的。這榮耀的計劃出於神至高的旨意,沒有受任何的影響:都是照他的美意。這計劃的崇高主題是主耶穌基督,他自己所預定的這句把主題顯示出來。

一10 現在保羅開始對神旨意的奧秘作更詳盡的闡釋。本章裡,他集中論到這奧秘的將來,第二、三章將更多表明這奧秘的現在的一面。

要照所安排的(希臘文oikonomia),在日期滿足的時候,說出保羅所指的時間。我們曉得這是指千禧年基督回到地上作王,成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神給人類在地上歷史的最後時代,有特別安排的計劃。

計劃是要「在基督裡統領一切」(達秘新譯本)。在千禧年的統治時期,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要在基督裡歸在一起。現今遭拒絕、否認的救主,將成為那至上者,就是萬有的主,全宇宙敬拜的對象。神的目的,是要基督在國度裡成為天上地上一切萬有的元首。

基督統治的領域,可在「天上地上一切萬有的」(達秘新譯本)裡看到。柏勒寫道:

這是個從未發表的奧秘。在以賽亞的預言中,我們有一幅地上千禧年的美麗圖像,但我們有否看見天上千禧年基督作元首?以賽亞曾否說,天上地上萬有都要在得榮耀的人子裡同歸於一?

本節有時被用以支持普世得救的謬論。經文被歪曲,指一切的人和物,最終要在基督裡復興,並與神復和。可是,這種論點與全文格格不入。保羅所說的是宇宙性的主權,不是普遍的救恩!

一11 這奧秘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在神尊貴的計劃中都一同有分。使徒論到這奧秘,本節和12節關於猶太信徒,第13節關於外邦信徒,第14節則二者並論。

對猶太裔的基督徒,保羅寫道:我們也在他裡面得了基業。他們有權得分,並不是由於他們以往的國籍權利,只因他們與基督聯合。這基業遙指將來,他們與所有真信徒在驚訝的世人面前,以基督的身體就是羔羊的妻之身分顯現。

在萬世以先,神至高的旨意已預早安排猶太基督徒得這特權地位,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作萬事的,照著他旨意所預定的。

一12 這預定的旨意是要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讚。換言之,他們是神恩典的戰利品,顯明他能用著看來不好的材料作工,使榮耀歸給他。

使徒保羅稱他自己和其它信主的猶太人為首先在基督裡有盼望的人。他想到在基督信仰傳開的初期,那些相信福音、屬神的猶太遺民。福音先傳給猶太人,大多以色列民都斷然拒絕,但敬虔的遺民卻相信主耶穌。保羅是其中一人。

救主第二次來到地上時的情況截然不同。以色列民必仰望他們所扎的,也必悲哀如喪獨生子(亞一二10)。 「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羅一一26)

保羅和他同時代的猶太裔基督徒,在其餘的以色列民以先相信彌賽亞。所以他描述說:「我們這些事先在基督里相信的人。」(格連特譯)

在彌賽亞里「首先有盼望」的人,要與他一同在地上作王,其餘的國民將成為他國度在地上的百姓。

一13 這裡保羅從生來是猶太人的信徒,轉到那些生來是外邦人的;從他把「我們」轉為用「你們」,可見一斑。從外邦異教中被拯救出來的人,在神旨意的奧秘中有分,與迴轉信主的猶太人無異。使徒保羅追溯以弗所人和其它外邦人與基督聯合所經過的每一步。

他們聽見福音。

他們信了基督。

他們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

首先,他們聽見真理的道,就是叫他們得救的福音。基本上,這是指因信主耶穌而得​​救的佳音。按廣義,這包括一切基督和眾使徒的教訓。

他們既聽見這信息,便一心相信,把自己獻給基督。主耶穌是相信的對象,救恩只在他裡面找到。

他們信了,便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就是說每個真信徒都接受神的靈,表明他屬於神,並蒙神保守,直到得著榮耀的身體的時候。在法理上,印記代表擁有權和保證。在屬神的事上也一樣。內住的聖靈銘印我們是神的產業(林前六19、20),又保證我們可得保全直到得贖的日子(弗四30)。

我們的印記稱為所應許的聖靈。首先,他是聖靈,這是他的本體;然後,他是所應許的聖靈。他是父(珥二28;徒一4)與主耶穌(約一六7)所應許的。再者,他是擔保人,保證神向信徒的一切應許要悉數應驗。

本書信多次提到神三位一體,本節是首次圓滿地宣說三一神:

父神(3節)

子神(7節)

聖靈神(13節)